出自宋代許必勝《舟行》:
雨腳天東來,驚鳥煙中起。
須臾四山合,萬象空蒙裹。
孤行念遠(yuǎn)村,見樹聯(lián)自喜。
浪游豈無因,遇山則知止。
棱棱云外峰,與我心終始。
日暮宿田家,田歌正清美。
何以途路心,歷亂如流水。
始疑車馬上,未必見君子。
行當(dāng)弄輕舟,隨風(fēng)問蘭芷。
注釋參考
浪游
浪游 (làngyóu) 漫游 loaf about; travel foot-loose 浪游四海無因
(1).無所憑借;沒有機(jī)緣。《楚辭·遠(yuǎn)游》:“質(zhì)菲薄而無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怨年歲之易暮,傷后會(huì)之無因?!?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金剛經(jīng)鳩異》:“夢至荒野,遇大河,欲渡無因。” 清 吳偉業(yè) 《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lián)句》:“有待聞乾鵲,無因見皎蟾。”
(2).無故,無端。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眾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薄妒勒f新語·雅量》“ 宣武 與 簡文 太宰共載” 劉孝標(biāo)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鸞 《續(xù)晉陽秋》:“﹝帝﹞雅有局鎮(zhèn)。嘗與 桓溫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橋, 溫 密勑令無因鳴角鼓譟,部伍并驚馳……帝舉止自若?!?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對(duì)坐論歲暮,絃悲豈無因?!?/p>
(3).猶無須。 唐 元稹 《酬友封話舊敘懷十二韻》:“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擬馴鷗鳥,無因用弩機(jī)。” 唐 羅虬 《比紅兒》詩:“輕小休夸似燕身,生來占斷紫宮春。 漢 皇若遇 紅兒 貌,掌上無因著別人。”
知止
(1).謂志在達(dá)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xué)》:“大學(xué)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 朱熹 集注:“止者,所當(dāng)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p>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俄n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huì)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薄端挠斡洝よF拐獨(dú)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眳⒁姟?知止不殆 ”。
許必勝名句,舟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