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呂愿中《夕陽洞》:
怪底浮屠不宿桑,直搜巖竇意徜徉。
洞中日月未嘗老,何事仙家有夕陽。
注釋參考
怪底
亦作“ 怪得 ”。1.驚怪,驚疑。 唐 杜甫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唐 白居易 《和郭使君枸杞》:“不知靈藥根成狗,怪得時(shí)聞吠夜聲?!?宋 辛棄疾 《永遇樂·梅雪》詞:“怪底寒梅,一枝雪里,只恁愁絶?!?宋 李曾伯 《滿江紅·和劉倉(cāng)詠雪》詞:“推枕聞雞,正怪得,乾坤都白?!?/p>
(2).難怪。 唐 曹唐 《小游仙詩(shī)》之四四:“怪得 蓬萊 山下水,半成沙土半成塵?!?前蜀 韋莊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遺車枉降訪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謝》詩(shī):“怪得白鷗驚去盡,緑蘿門外有朱輪?!?宋 楊炎正 《秦樓月》詞:“斷腸芳草萋萋碧,新來怪底相思極?!薄稏|周列國(guó)志》第五九回:“怪得前日 鄢陵 之戰(zhàn), 郤犨 與 嬰齊 對(duì)陣,不發(fā)一矢,其交通之情可見矣?!?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shī):“此間地下真可觀,怪底江山總生色?!?/p>
浮屠
亦作“ 浮圖 ”。1.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佛陀,佛。《后漢書·西域傳·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 李賢 注:“浮圖,即佛也?!?晉 袁宏 《后漢紀(jì)·明帝紀(jì)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 天竺 有佛道焉。佛者, 漢 言覺。將悟羣生也?!薄缎绿茣さ胰式軅鳌罚骸昂髮⒃旄⊥来笙?,度費(fèi)數(shù)百萬?!?/p>
(2).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教。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fēng)驚霧起,馳蕩不休?!薄缎绿茣だ钜暮?jiǎn)傳》:“﹝ 夷簡(jiǎn) ﹞將終,戒毋厚葬,毋事浮屠?!?清 惲敬 《香山先生家傳》:“論曰:先生之學(xué),雜於浮圖、老氏?!?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一:“﹝喇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其髠首不蓄髮亦同?!?/p>
(3).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和尚。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夫 文暢 ,浮屠也。” 宋 王禹偁 《柳贊善寫真贊》序:“﹝ 柳宜 ﹞堂有母,思見其面而不得歸,浮圖 神秀 為寫其真,使其弟持還,以慰倚門之望。”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若有浮屠,持鉢而倚於門閭,是曰空相之廬?!?/p>
(4).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一》:“ 阿育王 起浮屠于佛泥洹處,雙樹及塔今無復(fù)有也?!?宋 蘇軾 《薦城禪院五百羅漢記》:“且造鐵浮屠十有san{1-1}級(jí),高百二十尺。”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勝造個(gè)七級(jí)浮屠。”
(5).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舊時(shí)稱傘或旗的頂子。因其形似塔頂,故名?!督鹗贰x衛(wèi)志下》:“傘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羅表紫里、金浮圖。”《明史·流賊傳·李自成》:“標(biāo)營(yíng)白幟黑纛, 自成 獨(dú)白鬃大纛銀浮屠?!?/p>
(6).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博戲中擲骰子所成的一種貴彩。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 洪州 ,嘗因晏客,擲骰賭酒。乃自默占,如異日登臺(tái)輔,即成貴采。一擲得佛面浮圖,遂緘秘其骰,至為相猶在?!?宋 袁文 《甕牖閑評(píng)》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為浮圖……借此名以名投子者,豈以一二三四五六為自細(xì)至粗如浮圖之狀也歟?”
不宿
謂非其時(shí)?;蛑^過度而無節(jié)制?!稘h書·五行志上》:“傳曰: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jié),奪民農(nóng)時(shí),及有姦謀,則木不曲直?!?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不得其時(shí)也。或曰,不豫戒曰不宿,不戒以其時(shí)也?!?王先謙 補(bǔ)注:“《續(xù)志》 劉 注引 鄭 注《大傳》曰:不宿,不宿禽也。角主天兵。《周禮》:四時(shí)習(xí)兵,因以田獵?!抖Y志》曰: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羣,過此則暴天物,為不宿禽?!?/p>
巖竇
亦作“巖竇”。即巖穴。 唐 李頎 《答高三十五留別》詩(shī):“ 韓康 雖復(fù)在人間, 王霸 終思隱巖竇?!?宋 曾敏行 《獨(dú)醒雜志》卷四:“ 湖湘 巖竇中多石燕,附石而生?!?金 元好問 《寶嚴(yán)紀(jì)行》詩(shī):“遙遙 金門寺 ,寳焰出巖竇?!?清 吳敏樹 《吳南屏聽雨樓記》:“而其為山,崗阜堆復(fù),無巖竇泉石之奇,峰嶺之秀?!?/p>
徜徉
(1).猶徘徊。盤旋往返。《淮南子·人間訓(xùn)》:“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間?!贬溽?,一本作“ 析惕 ”。
(2).猶彷徨。心神不寧貌。《文選·張衡<思玄賦>》:“會(huì) 帝軒 之未歸兮,悵徜徉而延佇?!迸f注:“悵徜徉,思貌。”一本作“ 倘佯 ”?!逗鬂h書·張衡傳》作“相佯”。
(3).安閑自得貌。 唐 韓愈 《送李愿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 盤 兮,終吾生以徜徉?!?宋 陳亮 《何少嘉墓志銘》:“仲兄 大雅 以疾不涉事, 少嘉 時(shí)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養(yǎng)疾。” 明 張羽 《秋日苕溪·道中》詩(shī):“閑行無物役,洄沿自徜徉。”
呂愿中名句,夕陽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