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聞茅屋數(shù)株梅,三徑頻成為我開
出自宋代趙蕃《元衡過邢園同廣聲終日坐于習堂梅樹之下得長》:
一聞茅屋數(shù)株梅,三徑頻成為我開。
剩有游蜂能掠蕊,寂無饑雀下行苔。
長吟共惜頻驚落,久坐何妨晚始回。
為語清風莫輕掃,明朝更欲杖藜來。
注釋參考
茅屋
茅屋 (máowū)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shù)暮喡孔?thatched cottage;hut三徑
亦作“ 三逕 ”。 晉 趙岐 《三輔決錄·逃名》:“ 蔣詡 歸鄉(xiāng)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從之游?!焙笠蛞浴叭龔健敝笟w隱者的家園。 晉 陶潛 《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唐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詩:“退跡依三逕,辭榮繼二 疏 。” 宋 蘇軾 《次韻周邠》:“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薄痘ㄔ潞邸返谑寤兀骸芭赃厭熘桓睂β?lián)是:一簾秋影淡於月,三徑花香清欲寒?!?/p>
為我
戰(zhàn)國 時期 楊朱 主張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學說?!睹献印けM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趙蕃名句,元衡過邢園同廣聲終日坐于習堂梅樹之下得長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