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陛奠玉,誠意感通
出自宋代學士院《紹興二十八年祀圜丘》:
帝臨崇壇,媼神其從。
稽古合祛,并侑神宗。
升陛奠玉,誠意感通。
貺施鼎來,受福無窮。
注釋參考
誠意
誠意 (chéngyì) 誠懇的心意;使其意念發(fā)于精誠,不欺人,也不自欺 sincerity;good faith 沒有誠意感通
謂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為感動對方,從而導(dǎo)致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語本《易·繫辭上》:“《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王援古喻義備悉矣,何言精誠不足以感通哉?”《朱子語類》卷七二:“ 趙致道 問感通之理。曰:‘感,是事來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處之意?!薄冻蹩膛陌阁@奇》卷十九:“ 謝小娥 立志報仇,夢寐感通,歷年乃得?!薄缎梁ジ锩笆觊g時論選集·論排外宜有別擇》:“如謂委屈將順,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養(yǎng)而愈驕,其蹴踏凌侮,乃無所不至。”
學士院名句,紹興二十八年祀圜丘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