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度鸞簫縹緲,雁柱玲瓏
出自元代張翥《婆羅門引 七月望,西湖舟中觀水燈,一鼓歸》:
暮天映碧,玻璃十頃蕊珠宮。
金波涌出芙蓉。
誰喚川妃微步,一色夜妝紅。
看光搖星漢,起舞魚龍。
月華正中。
畫船漾,藕花風。
聲度鸞簫縹緲,雁柱玲瓏。
酒闌興極,更移上、瓊樓十二重。
殘醉醒、煙水連空。
注釋參考
聲度
猶聲調(diào)。 宋 吳坰 《五總志》:“至夕,乃與同列飲酒以待,果一男子三嘆而歌。有 趙瓊 者,傾耳墮淚,曰:此 秦七 聲度也。”
鸞簫
簫的美稱。 元 劉壎 《西湖明月引·用白云翁韻送客游行都》詞:“目斷京塵,何日聽鸞簫?” 明 無名氏 《霞箋記·霞箋題字》:“聽 秦 樓一派鸞簫,聞巷陌幾聲箏調(diào)?!?清 馬位 《中秋夜》詩:“彩霞縹緲現(xiàn)金闕,鸞簫鳳吹音瑯瑯。”
縹緲
縹緲,縹乎,縹縹 (piāomiǎo,piāohū,piāopiāo)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dimly discernible雁柱
亦作“鴈柱”。1.樂器箏上整齊排列的弦柱。 唐 路德延 《小兒詩》:“簾拂魚鉤動,箏推雁柱偏?!?宋 張先 《生查子·彈箏》詞:“雁柱十三弦,一一春鶯語。” 清 趙翼 《邵松阿落齒更生走筆奉賀》詩:“琴軫方愁雁柱虧,墐泥已塞狗竇缺。”
(2).橋柱。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又西去數(shù)百步,乃 仙橋 ,南北約數(shù)百步,橋面三虹,朱漆闌楯,下排鴈柱,中央隆起,謂之‘駱駝虹’,若飛虹之狀?!?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紅板長橋雁柱橫,兩頭路接白沙平。”
玲瓏
玲瓏 (línglóng) 精巧細微 exquisite 小巧玲瓏 靈活敏捷 clever and nimble; clever and person 嬌小玲瓏 形容玉相撞擊的聲音 tinkling張翥名句,婆羅門引 七月望,西湖舟中觀水燈,一鼓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