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儒未解天公意,偏壽它人夭此人
出自宋代劉克莊《挽陳師復(fù)寺丞二首》:
已奏囊封墨尚新,又?jǐn)y袖疏榻前陳。
小臣憂國言無隱,先帝如天笑不嗔。
闕下舉幡空太學(xué),路傍臥轍幾遺民。
愚儒未解天公意,偏壽它人夭此人。
注釋參考
愚儒
昧于事理的儒者。《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丞相 李斯 曰:‘……今陛下創(chuàng)大業(yè),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漢書·張湯傳》:“上問 湯 , 湯 曰:‘此愚儒無知?!?/p>
公意
公眾的意愿;共同的意見。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據(jù) 叢 說,雖由他出面,而一味代行大家的公意?!?mao{1~1}澤{1*1}東 《中共中央mao{1~1}澤{1*1}東主席關(guān)于時(shí)局的聲明》:“中國gong{1*1}產(chǎn){1*1}黨認(rèn)為,上述各項(xiàng)條件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公意,只有在上述各項(xiàng)條件之下所建立的和平,才是真正的民主的和平。”
它人
別人。 唐 司空曙 《病中遣妓》詩:“黃金用盡教歌舞,留與它人樂少年?!?宋 秦醇 《趙飛燕別傳》:“ 趙后 腰骨尤纖細(xì),善踽步行。若人手執(zhí)花枝,顫顫然,它人莫可學(xué)也?!薄墩f郛》卷二三引 宋 趙與時(shí) 《賓退錄》:“予首卷辨 王建 《宮詞》多雜以它人所作,今乃知所知不廣?!彼?,一本作“ 他 ”。
劉克莊名句,挽陳師復(fù)寺丞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