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頗有杜書記否
出自宋代劉辰翁《桂枝香(寄揚州馬觀復(fù)。時新舊侯交惡,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難言)》:
吹{1|1}簫人去。
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
東望鞭芙縹緲,寒光如注。
去年夜半橫江夢,倚危檣,參差曾賦。
茫茫角動,回舟盡興,未驚鷗鷺。
情知道、明年何處。
漫待客黃樓,塵波前度。
二十四橋,頗有杜書記否。
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東路。
人間俯仰,悲歡何限,團(tuán)圓如故。
注釋參考
二十四橋
故址在 江蘇省 揚州市 江都縣 西郊。 唐 杜牧 《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方輿勝覽》謂 隋 代已有二十四橋,并以城門坊市為名。 宋 韓令坤 筑州城,別立橋梁,所謂二十四橋或存或廢,已難查考。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雜志》:“ 揚州 在 唐 時最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三十步,可紀(jì)者有二十四橋。最西 濁河 茶園橋 ……自 驛橋 北河流東出,有 參佐橋 ,次東水門,東出有 山光橋 。”系指 揚州 城外西自 濁河橋 茶園橋 起,東至 山光橋 止沿途所有的橋。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岡西錄》則以為:“ 廿西橋 即 吳家磚橋 ,一名 紅藥橋 ……《揚州鼓吹詞序》云: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蛟患垂胖臉?,二説皆非?!焙笥靡灾父栉璺比A之地。 宋 周邦彥 《玉樓春·惆悵詞》:“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橋歌舞地?!?元 薩都剌 《題清涼亭》詩:“二十四橋秋水白, 淮南 八月瀉銀河。”
書記
書記 (shūjì) secretary 舊稱從事文書工作的人 黨、團(tuán)等各級組織的主要負(fù)責(zé)人 指書籍 books 涉獵書記 書信 letter 數(shù)通書記相報謝 在羅馬帝國時期具有一些公證人權(quán)力的公證人 tabellion劉辰翁名句,桂枝香(寄揚州馬觀復(fù)。時新舊侯交惡,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難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