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依憑三教,把三乘妙法,子細(xì)研窮
出自元代馬鈺《滿庭芳 贈三一居士張明道》:
昔年在俗,常畏三久,三張綿被重重。
取笑風(fēng)仙訓(xùn)誨,三髻山侗。
古來馬氏三寶,如今有、三被扶風(fēng)。
三一法,便悟來雪里,高臥三峰。
從此依憑三教,把三乘妙法,子細(xì)研窮。
內(nèi)運三光照耀,坎虎離龍。
存三守一三載,覺三田、一粒丹紅。
三三數(shù),要心琴三疊,得與仙同。
注釋參考
從此
從此 (cóngcǐ) 從那個時候起 from this time on 王大伯從此負(fù)擔(dān)更重了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thenceforward依憑
(1).憑借;依靠?!逗鬂h書·南蠻傳·巴郡南郡蠻》:“ 圣 等依憑阻隘,久不破。” 唐 可止 《雪十二韻》:“道路依憑馬,朝昏委託鷄?!?楊朔 《非洲鼓》:“踏著戰(zhàn)鼓,涌向殖民主義者最后依憑的殘壁斷壘?!?/p>
(2).依據(jù)。 唐 元稹 《進(jìn)邊圖狀》:“宣示其遣,辨別精粗,即知愚臣一一皆有依憑,不敢妄加增減?!?/p>
三教
(1). 漢 儒謂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稱為“三教”。 漢 班固 《bai{1*1}虎通·三教》:“王者設(shè)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2).指儒家的施教內(nèi)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藝、合稱“三德”。 漢 徐干 《中論·治學(xué)》:“先王立教官,掌教國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義、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藝,曰禮、樂、射、御、書、數(shù)。三教備,而人道畢矣?!?/p>
(3).佛教傳入我國后,稱儒、道、釋為“三教”?!侗笔贰ぶ鼙炯o(jì)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門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后。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后?!?唐 牛肅 《牛應(yīng)貞》:“學(xué)窮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儀 《輟耕錄·三教》:“上問曰:‘三教何者為貴?’對曰:‘釋如黃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显唬骸羧?,則儒賤邪?’對曰:‘黃金白璧,無亦何妨;五穀於世,豈可一日闕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二》:“佛教初來時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學(xué)先生談禪,和尚做詩的時候,‘三教同源’的機運就成熟了?!?/p>
三乘
三乘車。每乘四馬。 殷 商 時為下大夫的儀制?!抖Y記·少儀》:“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鄭玄 注:“此蓋 殷 制也?!?/p>
(1).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俢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jìn)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遠(yuǎn),乃可登佛境矣?!薄段饔斡洝返诙兀骸懊钛萑私?,精微萬法全?!?潘飛聲 《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
(2).道教語。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对企牌呋`》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
妙法
妙法 (miàofǎ) 巧妙的辦法或權(quán)宜之計 dodge;clever method 一種特別的妙法使他父親的房子有了電燈而不用花錢 佛教指義理深遠(yuǎn)的佛法 (of Buddhism) a significant Buddhist doctrine子細(xì)
(1).認(rèn)真、細(xì)致;細(xì)心?!段簳ぴ磻褌鳌罚骸?懷 性寬容簡約,不好煩碎,恒語人曰:‘為貴人,理世務(wù)當(dāng)舉綱維,何必須太子細(xì)也。譬如為屋,但外望高顯,楹棟平正,基壁完牢,風(fēng)雨不入,足矣。斧斤不平,斲削不密,非屋之病也?!?唐 李德裕 《續(xù)得高文端賊中事宜四狀》:“昨日 高文端 到宅辭臣,因子細(xì)問得賊中事宜。” 宋 楊萬里 《又題寺后竹亭》詩:“壁間題字知誰句,醉把殘燈子細(xì)看?!?元 王仲元 《粉蝶兒·道情》套曲:“俺也曾子細(xì)評跋:譬似去丹墀內(nèi)穿靴著袍,怎如俺草庵中丫髻環(huán)絛。” 梁啟超 《袁政府偽造民意密電書后》:“至其種種鬼蜮情形,請讀者將各電原文子細(xì)熟觀,當(dāng)能想像八九?!?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京派”和“海派”》:“子細(xì)一想,他的話千真萬確?!?/p>
(2).小心,留神。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十:“相公且子細(xì),秀才子口頭言語,豈可便信?” 元 關(guān)漢卿 《救風(fēng)塵》第二折:“姐姐,到那里子細(xì)著?!?/p>
(3).清晰;分明。 唐 杜甫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詩之三:“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壓牀;野橋分子細(xì),沙岸繞微茫。” 唐 張鷟 《游仙窟》:“煙霞子細(xì),泉石分明,實天上之靈奇,乃人間之妙絶?!?/p>
(4).詳情;底細(xì)。 宋 歐陽修 《論討蠻賊任人不一札子》:“臣曾謫官 荊 楚 ,備知土丁子細(xì)?!?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 李裁 ﹞泛舟已到 桐盧 ,五鼓欲行,忽有人大呼,尋 李大府 船。 李 驚起視之,乃一老人衣布道袍云:‘ 睦州 賊發(fā),吾家所存者三人而已。不可往彼,宜速回也!’ 李 欲登岸詢其子細(xì),則已不見。遂遽還 會稽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龍圖公案斷歪烏盆傳》:“當(dāng)時 潘成 知得子細(xì),便乃而去?!?/p>
研窮
(1).詳細(xì)追查審問。 宋 范仲淹 《答竊議》:“而 梁堅 彈奏 滕 使過錢十六萬貫,有數(shù)不明。及置獄研窮,才用三千餘貫,復(fù)有所歸,無分毫入己,是未見貪吏之狀也?!?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四折:“投至我勘問出強賊……你教我怎研窮,難決斷。這其間詳細(xì)索用心機,要搜尋百謀千計?!?明 陶宗儀 《輟耕錄·鞫獄》:“今之鞠獄者,不欲研窮磨究,務(wù)在廣陳刑具,以張施厥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梅》:“ 王 力審所自。女曰:‘不必研窮,既以為神,朝夕供養(yǎng),自無殃咎?!?/p>
(2).深入鉆研。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緇黃雜記》:“﹝ 陳體常 ﹞又有頌六首……其一云:‘密坐研窮省細(xì)微,到頭須是自忘機?!?明 李贄 《圣教小引》:“因得友朋勸誨,翻閲貝經(jīng),幸於生死之原窺見斑點,乃復(fù)研窮《學(xué)》《庸》要旨,知其宗貫,集為《道古》一録?!?/p>
馬鈺名句,滿庭芳 贈三一居士張明道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9人口擁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