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之道《西靈鷲》:
我聞西靈鷲,幽奇冠龍舒。
山神知我來,夜雨自滌除。
籃舁犯霏微,敢憚石徑紆。
清風偃林柯,征衣盡沾濡。
樵人向我言,君行欲何如。
松杉已在望,尚有七時馀。
崎嶇雨過水,蹊云上天衢。
飛樓及涌殿,崢嶸映浮屠。
幽鳥若相喜,好音弄笙竽。
為言一宿覺,何妨更踟躕。
注釋參考
為言
(1).與之說話;與之交談?!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罚骸柏M寡人不足為言邪?何故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汾水》:“ 辛 貌丑,妻不為言?!?/p>
(2).猶為意?!妒酚洝す荜塘袀鳌罚骸?管仲 貧困,常欺 鮑叔 , 鮑叔 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詐偽之言。為,通“ 偽 ”。《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茍亦無信?!薄对姟ぬ骑L·采苓》:“人之為言,胡得焉?!?孔穎達 疏:“人之詐偽之言?!?陳奐 傳疏:“古‘為、偽、譌’三字同?!睹姟繁咀鳌疄椤?,讀作‘偽’也。為言即讒言,所謂小行無徵之言也。”
一宿覺
佛家語,謂一個晚上就豁然而悟。 唐 玄覺禪師 初謁六祖 慧能 ,問答投契,頓時得悟,因留住一宿,時謂一宿覺。見《景德傳燈錄·溫州永嘉玄覺禪師》。后因以指神悟、頓悟?!抖踢z書》卷十八:“問釋氏有一宿覺、言下覺之説如何?曰……古人云‘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若於言下即悟,何啻讀十年書?” 宋 蘇軾 《三朵花》詩:“歸來且看一宿覺,未暇遠尋三朵花?!?/p>
何妨
何妨 (héfáng) 為什么不 why not 何妨一試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might as well 你何妨試一試踟躕
踟躕 (chíchú) 徘徊;心中猶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hesitate;waver 搔首踟躕。——《詩·邶風·靜女》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漢樂府《陌上?!?踟躕不知所措 也作“踟躇”王之道名句,西靈鷲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手機瀾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