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得穴山竇,一脈引幽絕
出自宋代王柏《贈仙山剛公新創(chuàng)香林》:
佛說花菩提泉,花其花本澄澈。
人乃無蕪穢,誰能還瑩潔。
我觀浸碧泉,泓渟貯芳冽。
恰如老師心,風(fēng)止云跡滅。
憶昔著詩句,無乃太疎拙。
彈指二十年,相看頭已雪。
老師闢新軒,眼方頗虛徹。
得得穴山竇,一脈引幽絕。
清泚貫花徑,冷暖資眾啜。
一動一以靜,誰盈復(fù)誰竭。
水花本不殊,地勢差有別。
即此兩水間,盡是廣長舌。
學(xué)子來問話,當(dāng)以無說說。
但見香林香,薰蒸千萬葉。
注釋參考
得得
(1).任情自得貌。語本《莊子·駢拇》:“夫不自見而見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南朝 梁 何遜 《西州直示同員》詩:“誓將收飲啄,得得任心神?!?宋 黃庭堅 《和甫得竹數(shù)本于周翰喜而作詩和之》:“人知愛酒耳,不解心得得?!薄都t樓夢》第三八回:“蠟屐遠(yuǎn)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p>
(2).頻頻;頻仍。 唐 王建 《洛中張籍新居》詩:“云山且喜重重見,親故應(yīng)須得得來?!?金 高庭玉 《柳絮》詩:“得得穿朱戶,時時撲翠屏。”
(3).特特,特地。 唐 陸龜蒙 《丁隱君歌序》:“別業(yè)在深山中,非得得行不可適到其下?!?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十:“我得得為渠入 蜀 ,何意見怪?” 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卷三:“縱千里萬里,猶將買草鞋得得而往?!?/p>
(4).應(yīng)諾之詞。猶言好好。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一:“﹝ 仁宗 ﹞一日將御朝, 溫成 送至殿門,撫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显唬骸玫谩!?/p>
(5).的確,確實?!肚迤缴教迷挶尽ず喬蜕小罚骸傲既说玫秘?fù)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6).恰好。 宋 范成大 《萬州》詩:“前山如屏墻,得得正當(dāng)戶?!?/p>
(7).猶答答。作詞或詞組的后綴。 葉圣陶 《微波》:“十二分通脫的一個女郎,兩年以后,會變成這樣羞人得得的。”
(8).象聲詞。多形容馬蹄聲。 清 黃景仁 《道中秋分》詩:“瘦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聽空空?!?曹禺 《王昭君》第四幕:“馬蹄得得,一個騎兵跑得滿頭大汗上?!?/p>
一脈
亦作“一脈”。1.河流或山脈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無塵飯柏林寺分題得栢字》:“勿輕一脈微,去漲萬頃澤?!?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 太行 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 許地山 《換巢鸞鳳》:“ 和鸞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邊,屋后一脈流水,四圍都是竹林?!?/p>
(2).猶言一線,一縷。多用于連貫相承的事物。 元 張養(yǎng)浩 《秋日梨花》詩:“只知秋色千林老,爭信陽和一脈存?!?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yuǎn),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清 萬玉卿 《瀟湘怨·撰誄》:“到今日呵,知他一脈情腸,兩下各千迴百折。”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嚴(yán)時亦嘗恢復(fù)殺頭,雖延國粹于一脈乎,而亦不可謂非天下奇事之三也?!?/p>
(3).親族、師弟、詩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抖膛陌阁@奇》卷三:“﹝ 娃娘 ﹞亦且認(rèn)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脈,甜言軟語,更不羞澀?!?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南門六家, 竹橫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雖遠(yuǎn),亦是一脈。” 清 阮元 《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后》:“是《四書》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為一脈,為文之正統(tǒng)也?!?/p>
(4).中醫(yī)指一種脈象。《素問·陰陽別論》“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唐 王冰 注:“五陽謂五臟之陽氣也。五臟應(yīng)時,各形一脈,一脈之內(nèi),包總五臟之陽,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陽也?!?/p>
幽絕
清幽殊絕?!逗鬂h書·蘇不韋傳》:“城闕天阻,宮府幽絶,埃塵所不能過,霧露所不能沾?!?唐 白行簡 《李娃傳》:“﹝院中﹞有山亭,竹樹蔥蒨,池榭幽絶。”
王柏名句,贈仙山剛公新創(chuàng)香林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