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似對天臺(tái)洞,應(yīng)厭頑仙不肯迷。
出自唐朝皮日休《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
鼓子花明白石岸,桃枝竹覆翠嵐溪。
分明似對天臺(tái)洞,應(yīng)厭頑仙不肯迷。
絕壑只憐白羽傲,窮溪唯覺錦鱗癡。
更深尚有通樵處,或是秦人未可知。
高下不驚紅翡翠,淺深還礙白薔薇。
船頭系個(gè)松根上,欲待逢仙不擬歸。
注釋參考
分明
分明 (fēnmíng) 清楚(明白)狀 clearly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dāng)分明記之?!濉?袁枚《祭妹文》 簡單明了地 plainly 這分明不對 清楚地劃開界限 clearly demarcated天臺(tái)
(1).謂尚書臺(tái)、省?!度龂尽の褐尽は暮钚鳌罚骸疤炫_(tái)縣遠(yuǎn),眾所絶意?!薄侗饼R書·文宣帝紀(jì)》:“仍攝天臺(tái),總參戎律?!薄顿Y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tái)、辱東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tái),謂尚書省?!眳⒁姟?三臺(tái) ”。
(2).對太守、縣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稱?!冻蹩膛陌阁@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賴你?’ 程元 道:‘……萬乞天臺(tái)老爺做主?!?明 鄭仲夔 《耳新·經(jīng)國》:“今幸遇天臺(tái),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臺(tái) 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明 楊珽 《龍膏記·邂逅》:“聽言詞有意相憐,怕重來 天臺(tái) 路遠(yuǎn)?!痹敗?天臺(tái)山 ”。
頑仙
亦作“ 頑僊 ”。愚笨的神仙。指初得仙道者。 南朝 梁 陶弘景 《與梁武帝論書啟》:“每以為得作才鬼,亦當(dāng)勝於頑仙?!?唐 司空圖 《商山》詩之二:“馬上搜奇已數(shù)篇,籍中猶愧是頑僊。”一本作“ 頑仙 ”。 清 錢謙益 《鏡古篇序》:“仙不通儒,龜息鳥伸,頑仙也?!?高增 《新游仙》詩之五:“歸時(shí)便採靈芝草,其奈頑仙沉醉何?”
見“ 頑仙 ”。
不肯
不肯 (bùkěn) ——用于否定式助動(dòng)詞表示拒絕 will not;would not 他不聽勸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裝一臺(tái)輔助引擎皮日休名句,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