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之七斤布衫,這個(gè)猶難提掇
出自宋代釋慧空《葉居士施直裰求頌》:
廣南葉順居士,施我褐紬直裰。
比之七斤布衫,這個(gè)猶難提掇。
天寒雪落便披,日暖風(fēng)和即脫。
脫著畢竟是誰,慚愧觀音菩薩。
注釋參考
布衫
布制的單衣。 唐 白居易 《王夫子》詩:“紫綬朱紱青布衫,顏色不同而已矣?!?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布衫》:“布衫:三皇及 周 末,庶人服短褐襦服深衣。 秦始皇 以布開胯,名曰衫。用布者,尊女工之尚,不忘本也?!?宋 楊萬里 《側(cè)溪解纜》詩:“ 蓬萊 云氣君休望,且向 嚴(yán)灘 濯布衫?!?魯迅 《吶喊·阿Q正傳》:“他也記得布衫留在 趙 家,但倘若去取,又深怕秀才的竹杠?!?/p>
這個(gè)
這個(gè) (zhège) 目前的、附近的或心中想到的或剛才提到的人、物或想法 this 坐在我旁邊的這個(gè)人是出價(jià)最高的人 已經(jīng)或正在談及、暗示或舉例說明的人或事物 such 這個(gè)就是他努力的成果提掇
(1).提拉?!秹?jīng)·行由品》:“ 能 隱草莽中, 惠明 至,提掇不動(dòng)?!?/p>
(2).提攜,挈帶。 明 高明 《琵琶記·義倉賑濟(jì)》:“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人在污泥中。”《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妾看君決非庸下之人,妾也不甘久處風(fēng)塵,但得君一舉成名,提掇了妾身出去,相隨終身?!?/p>
(3).提出。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中:“若誠意之説,自是圣門教人用功第一義,但近世學(xué)者,乃做第二義看,故稍與提掇緊要出來,非鄙人所能持倡也。” 明 李贄 《史閣敘述》:“故夫子又於六五之象復(fù)提掇而申明之曰:‘干父用譽(yù),承以德也?!?/p>
(4).提起,振作?!吨熳诱Z類》卷四四:“平日須提掇精神,莫令頽塌放倒,方可看得義理分明?!?/p>
(5).整飭。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一折:“踏殘紅軟襯著鞋兒去。再提掇綺羅衣袂,重整頓珠翠冠梳?!?/p>
釋慧空名句,葉居士施直裰求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