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強至《苦雨》:
關(guān)輔布連歲旱,布耕地千里布赤。
官家布放租稅,猶有道邊瘠。
群國乞膏雨,童巫叫蜥蜴。
神聽久寂寞,民意轉(zhuǎn)凄惻。
天公忽瞑目,一怒乖龍殛。
雨師偃其旁,驚起振厥職。
不復(fù)計多寡,傾瀉信朝夕。
入地知幾犁,地上但盈尺。
渹?cè)缛龒{注,那辨四檐滴。
落勢曾未停,廬井反憂溺。
始知天公難,不易人愿適。
舉頭告風(fēng)伯,速吹濕云坼。
卻還秋日光,迤邐照阡陌。
俾民布新種,來歲飽麰麥。
注釋參考
神聽
英明的聽察力。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圣主不以人廢言。伏惟陛下少垂神聽,臣則幸矣?!?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冀陛下儻發(fā)天聰而垂神聽也?!?清 顧炎武 《謁夷齊廟》詩:“庶幾保平生,可以垂神聽。”
寂寞
寂寞 (jìmò) 冷清孤單;清靜 solitary;lonely;lonesome 寂寞難耐 靜寂無聲 deadly still民意
民意 (mínyì) 人民群眾的共同的、普遍的思想或意愿 popular will (opinion);will of the people凄惻
因情景凄涼而悲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軍士各與父兄昆弟取訣,國人悲哀,皆作離別相去之詞……於是觀者莫不悽惻?!?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 唐 白行簡 《李娃傳》:“一旦大雪,生為凍餒所驅(qū),冒雪而出,乞食之聲甚苦,聞見者莫不悽惻?!?清 顧炎武 《禹陵》詩:“ 會稽 山色好,悽惻獨攀登。”
悲痛;哀傷。 蘇曼珠 《碎簪記》:“余心中甚為 蓮佩 凄惻,此蓋人生至無可如何之事也?!?/p>
因情景凄涼而感觸悲傷。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 唐 黃滔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六馬歸 秦 ,卻經(jīng)過於此地;九泉隔 越 ,幾凄惻於平生?!?宋 陸游 《鹿頭關(guān)過龐士元廟》詩:“ 士元 死千載,凄惻過遺祠。”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八·玉華山樵》:“老懷豈能忘故山,神游往往于其問。為君寫此轉(zhuǎn)凄惻,片云零落何時還?!?丁玲 《阿毛姑娘》:“那歌調(diào)在那弦上是發(fā)出那樣高亢的,激昂的,又非常委婉凄惻的聲音, 阿毛 又想哭了?!?/p>
強至名句,苦雨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蛋糕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