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橋獨(dú)舉觴
出自南北朝庾信《忝在司水看治渭橋詩》:
大夫參下位。
司職渭之陽。
富平移鐵鏁。
甘泉運(yùn)石梁。
跨虹連絕岸。
浮黿續(xù)斷航。
春洲鸚鵡色。
流水桃花香。
星精逢漢帝。
釣叟值周王。
平堤石岸直。
高堰柳陰長。
羨言杜元凱。
河橋獨(dú)舉觴。
注釋參考
河橋
(1).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陜西省 大荔縣 東 大慶關(guān) 與 山西省 永濟(jì)縣 西 蒲州鎮(zhèn) 之間 黃河 上。 戰(zhàn)國 秦昭襄王 建。 黃河 上建橋始于此。 唐 通稱 蒲津橋 。《史記·秦本紀(jì)》:“﹝ 昭襄王 五十年﹞初作 河橋 。” 張守節(jié) 正義:“此橋在 同州 臨晉縣 東,渡 河 至 蒲州 ,今 蒲津橋 也?!?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 昭襄王 始作 河橋 , 穆天子 至於 雷首 ?!?/p>
(2).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青海省 貴德縣 南 黃河 上?!逗鬂h書·西羌傳·滇良》:“﹝ 貫友 ﹞遂夾 逢留大河 筑城塢,作大航,造 河橋 ,欲度兵擊 迷唐 ?!焙?吐谷渾 、 吐蕃 皆建橋于此。
(3).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孟縣 西南、 孟津縣 東北 黃河 上。 晉 泰始 中 杜預(yù) 以 孟津 渡險(xiǎn),始建浮橋于 富平津 ,世稱 河橋 。 唐 通稱 河陽橋 。《晉書·杜預(yù)傳》:“ 預(yù) 又以 孟津 渡險(xiǎn),有覆沒之患,請建 河橋 于 富平津 。”《周書·晉蕩公護(hù)傳》:“從 太祖 、擒 竇泰 、復(fù) 弘農(nóng) ,破 沙苑 、戰(zhàn) 河橋 ,并有功?!?/p>
(4).橋梁。 北周 庾信 《李陵蘇武別贊》:“河橋兩岸,臨路悽然?!?唐 杜牧 《代人寄遠(yuǎn)》詩之一:“河橋酒斾風(fēng)軟,候舘梅花雪嬌?!薄抖古镩e話·虎丘山賈清客聯(lián)盟》:“路出山塘景漸佳,河橋楊柳暗藏鴉?!?/p>
獨(dú)舉
(1).獨(dú)力擎起。《管子·八觀》:“山林雖近,草木雖美,宮室必有度,禁發(fā)必有時(shí),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獨(dú)伐也,大木不可獨(dú)舉也。’”
(2).單獨(dú)進(jìn)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臺省·南御史改北》:“﹝南道御史 黃貞所 ﹞先籍 蘇州 ,差巡 下江 。以桑梓不便行事,改北道差……同時(shí) 江亨泉 為 吳 之 太倉 人,亦拜南御史,以鄉(xiāng)曲情,于 申 王 兩政府已許之,而難于獨(dú)舉;適有 黃 先籍一事,南臺長為 耿楚侗 ,遂并題請改北?!?/p>
(3).獨(dú)受稱舉?!痘茨献印た姺Q訓(xùn)》:“帝王者多矣,而三王獨(dú)稱;貧賤者多矣,而 伯夷 獨(dú)舉。”
庾信名句,忝在司水看治渭橋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