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長筌子《絳都春》:
天生懶惰。
愛靜處坦然,開懷澄坐。
面垢頭鬅,養(yǎng)疏慵,消災禍。
無縈無系隨緣過。
也不會、焚燒香火。
啰噔哩噔,鸞歌舌誕,恣情吟和。
南柯夢中識破。
把蝸角蠅頭,身心摧挫。
手握靈芝,泛無何,誰知我。
清風皓月時相賀。
杳冥中、修成仙果。
了然歸去,綿綿九天高臥。
注釋參考
靜處
(1).冷靜地立身處世?!蛾套哟呵铩るs下六》:“且人何憂,靜處遠慮?!?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權》:“故為君虛心靜處,聰聽其響,明視其影,以行賞罰之象?!?宋 周敦頤 《通書·圣學》:“靜處則明,明則通?!?/p>
(2).猶靜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熱審之始》:“今盛暑,朕與卿等,深居靜處,猶覺可畏?!?/p>
清凈、安靜之處。 宋 陸游 《山園雜詠》:“百年竟向愁邊老,萬事元輸靜處看。”《三俠五義》第十回:“跟著從人出了公館,來至靜處?!?/p>
坦然
坦然 (tǎnrán) 坦白,心安 have no misgiving;calm;unperturbed 神情坦然 平直廣闊的樣子 extensively開懷
開懷 (kāihuái) 暢開襟懷,無所拘束 to one’s heart’s content 開懷暢飲澄坐
靜坐。 明 方孝孺 《靜齋記》:“公退則斂膝澄坐以養(yǎng)心,名之曰 靜齋 ?!?/p>
長筌子名句,絳都春名句。注釋由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