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潘興嗣《過濂溪》:
鱗鱗負(fù)郭田,漸次郊原口。
其中得清曠,貴結(jié)林泉友。
一溪東南來,瀲滟翠波走。
清響動(dòng)靈粹,寒光生戶牖。
峨峨雙劍峰,隱隱插牛斗。
疏云互明晦,嵐翠相妍丑。
恍疑座中客,即是關(guān)中叟。
為歌紫芝曲,更擊秦人缶。
窅然忘得喪,形骸與天偶。
君懷康濟(jì)術(shù),休光動(dòng)林藪。
得非仁知樂,夙分已天有。
捉鼻固未免,安能混真守。
日暮車馬徒,橋橫莫回首。
注釋參考
云互
像云一樣變幻莫測。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辨宗論》:“故情居理上,情理云互,物已相傾,亦中智之率任也?!薄段倪x·王僧達(dá)<祭顏光祿文>》:“心悽目泫,情條云互?!?劉良 注:“言情理忽失次而亂,如云之互更變也?!?/p>
明晦
(1).明暗;晴陰。 南朝 梁武帝 《擬明月照高樓》詩:“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懸?!?宋 曾鞏 《擬峴臺(tái)記》:“若夫雪煙開斂,日光出沒,四時(shí)朝暮,雨暘明晦,變化不同,則雖覽之不厭,而雖有智者,亦不能窮其狀也?!?清 徐昂發(fā) 《雁門關(guān)》詩:“嵐光自摩蕩,巖壑遞明晦。”
(2).人世與陰間。 唐 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盧仆射從史》:“吾已免離,下視湯火,豈復(fù)低身而臥其間乎?且夫據(jù)其生死,明晦未殊,學(xué)仙成敗,則無所異。吾已得煉形之術(shù)也。”
嵐翠
蒼翠色的山霧。 唐 白居易 《早春題少華東巖》詩:“三十六峰晴,雪銷嵐翠生。” 前蜀 韋莊 《天井關(guān)》詩:“斸開嵐翠為高壘,截?cái)嘣葡甲骶薹?。?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九》:“至如山外之山,甸外之甸,稍遠(yuǎn)輒為嵐翠掩映,無能拈出?!?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辛亥春,讀書 小白陽山 之僧舍,塵氛退避,日在云光嵐翠中,幾上有山,不必開門見山也?!?/p>
妍丑
美和丑。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公平》:“能以古之哲王,鑒於己之行事,則貌之妍丑宛然在目;事之善惡自得於心?!?清 惠周惕 《贈(zèng)維揚(yáng)顧書宣》詩:“人生眉眼不自見,愿以妍丑煩青銅?!?/p>
潘興嗣名句,過濂溪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