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揮體國略,口訥阿世詞
出自宋代王柏《高風(fēng)行懷本齋》:
人皆喜君出,我獨喜君歸。
君出豈不媺,事業(yè)生光輝。
君歸亦不惡,風(fēng)味高一時。
人才有消長,世運有盛衰。
公論不可泯,隱顯觀妍媸。
隱者未必是,顯者豈皆非。
遁世媿無悶,貧賤不可移。
得時必行志,斯世相網(wǎng)維。
無悶是在我,行志未可期。
一處特易易,一出真難持。
利欲政滔天,四海皆瘡痍。
世俗所榮者,君子方鄙之。
君開青云步,要津夫何疑。
手揮體國略,口訥阿世詞。
長揖群玉府,拔足逃阱機。
黃鵠已高舉,翁盎喧醯雞。
苕霅有清泚,一洗京塵緇。
故舊述間闊,松楸慰時思。
蘭茁濯庭下,菊蕊黃東籬。
酒熟蟹螯健,橙香鱸膾肥。
至哉天下樂,何須卿相為。
解我橐中書,極深更研幾。
圣門八字開,廣大涵精微。
或參華山席,先天探包羲。
或巾高陽車,同載膝上兒。
茍足今世具,小需時運宜。
天意欲平治,當(dāng)今非吾誰。
注釋參考
體國
(1).創(chuàng)建或治理國家。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體國垂制,上穆下親?!?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 劉頌 殷勤於時務(wù), 溫嶠 懇惻於費役,并體國之忠規(guī)矣?!?清 王夫之 《家世節(jié)錄》:“嗚呼!先正體國用人,爭而不忮如此,天下何得不晏然!”參見“ 體國經(jīng)野 ”。
(2).體念國家。 宋 岳飛 《奏措置曹成事宜狀》:“奉圣旨令:……其 馬友 等并聽帥臣 岳飛 節(jié)制,各務(wù)體國,共力破賊?!?明 李東陽 《邃庵太宰先生初度迭前韻奉壽》:“夙夜在公長體國,行藏自我亦由天?!?清 梅曾亮 《臣事論》:“然有公忠體國之大臣,則亦不利乎此矣。”
口訥
亦作“口吶”。說話遲鈍?!逗鬂h書·黨錮傳·劉儒》:“ 郭林宗 常謂 儒 口訥心辯,有珪璋之質(zhì)?!?南朝 梁元帝 《謝東宮賚麈尾等物啟》:“ 揚雄 口訥,本貴談端。”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譚九》:“ 譚 年少口訥,不能致詰。” 魯迅 《吶喊·阿Q正傳》:“﹝ 阿Q ﹞估量了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羽陽 《創(chuàng)造語言》:“只消我們曾經(jīng)有一次見過……相互辱罵的情形,我們就會知道,這種感情上的升華,怎樣教最口吶的人bao{1-1}炸出最尖刻的話語。”
阿世
迎合世俗?!妒酚洝と辶至袀鳌罚骸?公孫子 ,務(wù)正學(xué)以言,無曲學(xué)以阿世?!?明 李贄 《又答耿中丞書》:“阿世之語,市井之談耳,何足復(fù)道之哉!?!?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為政九》:“故 朱子 之教人,亦謂不得不隨時以就科舉,特所為科舉文字,當(dāng)誠於立言,不為曲學(xué)阿世而已?!?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九節(jié):“他著《史記》不是為了阿世,所以敢于用直筆?!?/p>
王柏名句,高風(fēng)行懷本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