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李紳《過吳門二十四韻》
煙水吳都郭,閶門架碧流。綠楊深淺巷,青翰往來舟。
朱戶千家室,丹楹百處樓。水光搖極浦,草色辨長洲。
憶作麻{1|1}衣翠,曾為旅棹游。放歌隨楚老,清宴奉諸侯。
花寺聽鶯入,春湖看雁留。里吟傳綺唱,鄉(xiāng)語認歈謳。
橋轉攢虹飲,波通斗鹢浮。竹扉梅圃靜,水巷橘園幽。
縫堵荒麋苑,穿巖破虎丘。舊風猶越鼓,余俗尚吳鉤。
故館曾閑訪,遺基亦遍搜。吹臺山木盡,香徑佛宮秋。
帳殿菰蒲掩,云房露霧收。苧蘿妖覆滅,荊棘鬼包羞。
風月俄黃綬,經(jīng)過半白頭。重來冠蓋客,非復別離愁。
候火分通陌,前旌駐外郵。水風搖彩旆,堤柳引鳴騶。
問吏兒孫隔,呼名禮敬修。顧瞻殊宿昔,語默過悲憂。
義感心空在,容衰日易偷。還持滄海詔,從此布皇猷。
注釋參考
余俗
傳留下來的風習。《漢書·賈誼傳》:“曩之為 秦 者,今轉為 漢 矣。然其遺風餘俗,猶尚未改?!?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真草書跡,微須留意。 江 南諺云:‘尺牘書疏,千里面目也。’承 晉 宋 餘俗,相與事之,故無頓狼狽者?!?/p>
吳鉤
亦作“吳鉤”。鉤,兵器,形似劍而曲。 春秋 吳 人善鑄鉤,故稱。后也泛指利劍。 晉 左思 《吳都賦》:“軍容蓄用,器械兼儲; 吳 鉤 越 棘,純鈞湛盧?!?唐 盧殷 《長安親故》詩:“ 楚 蘭不佩佩吳鉤,帶酒城頭別舊游?!?ye{1-1}劍{1*1}英 《重讀<論持久戰(zhàn)>》詩:“一篇《持久》重新讀,眼底吳鉤看不休?!眳⒁姟?吳鴻 ”。
李紳名句,過吳門二十四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