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fēng)吹碎碧琉璃,時(shí)見三山白銀闕。
出自宋朝蘇軾《大雪青州道上有懷東武園亭寄交孔周翰》
超然臺(tái)上雪,城郭山川兩奇絕。
海風(fēng)吹碎碧琉璃,時(shí)見三山白銀闕。
蓋公堂前雪,綠窗朱戶相明滅。
堂中美人雪爭(zhēng)妍,粲然一笑玉齒頰。
就中山堂雪更奇,青松怪石亂瓊絲。
惟有使君游不歸,五更上馬愁斂眉。
君不見淮西李侍中,夜入蔡州縛取吳元濟(jì)。
又不見襄陽孟浩然,長(zhǎng)安道上騎驢吟雪詩。
何當(dāng)閉門飲美酒,無人毀譽(yù)河?xùn)|守。
注釋參考
海風(fēng)
海風(fēng) (hǎifēng) 從海上吹來的風(fēng) outwind 自海面吹向陸地的涼爽微風(fēng) sea breeze (wind)碧琉璃
亦作“ 碧瑠璃 ”。碧綠色的琉璃。亦喻指碧綠色的光瑩透明之物。 唐 李涉 《題水月臺(tái)》詩:“水似晴天天似水,兩重星點(diǎn)碧琉璃?!?宋 歐陽修 《浣溪沙》詞:“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瑠璃滑浄無塵?!?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德宗 時(shí), 吳明國(guó) 貢鸞蜂蜜……其色碧,貯白玉碗,表里如碧珫璃?!?田漢 《南歸》:“那湖邊草場(chǎng)上的草……青得跟絨氈似的。我們又叫它‘碧琉璃’。”
時(shí)見
(1).指諸侯不在規(guī)定期間朝見天子。《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shí)見曰會(huì),殷見曰同?!?鄭玄 注:“時(shí)見者,言無常期?!?/p>
(2).常見。 唐 李白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樹深時(shí)見鹿,溪午不聞鐘?!?唐 戴叔倫 《過柳溪道院》詩:“日斜深巷無人跡,時(shí)見梨花片片飛?!?/p>
三山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zèng)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fēng)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里聽 張儀 ?!?/p>
(2). 福州 的別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東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驛》詩:“ 廣陵 城里別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p>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shù)點(diǎn)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元 郭玨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zhàn)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 明 費(fèi)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guó)》:“其酋長(zhǎng)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p>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騅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 宋 黃庭堅(jiān)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痹敗?三山骨 ”。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guó)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huì)主義日日新?!?/p>
白銀
白銀 (báiyín) 銀的通稱 silver蘇軾名句,大雪青州道上有懷東武園亭寄交孔周翰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