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至公誰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觀。
出自唐朝劉禹錫《宣上人遠(yuǎn)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后》
禮闈新榜動長安,九陌人人走馬看。一日聲名遍天下,
滿城桃李屬春官。自吟白雪詮詞賦,指示青云借羽翰。
借問至公誰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觀。
注釋參考
借問
借問 (jièwèn) 敬辭,用于向別人詢問事情;請問 may I ask 借問酒家何處有?至公
(1).最公正;極公正?!豆茏印ば蝿萁狻罚骸帮L(fēng)雨至公而無私,所行無常鄉(xiāng)?!薄秴问洗呵铩ど鞔蟆罚骸?湯 立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親,朝不易位,農(nóng)不去疇,商不變肆,親 郼 如 夏 ,此之謂至公?!薄逗鬂h書·荀彧傳》:“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p>
(2).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謂其大公無私。 唐 劉虛白 《獻主文》詩:“不知歲月能多少,又著ma{1|1}衣待至公。” 宋 歐陽修 《與吳正獻公書》:“某向以孤危之跡,當(dāng)羣論洶涌之時,猶賴至公遏以清議,保全至此,恩德可量。”
印可
佛家謂經(jīng)印證而認(rèn)可,禪宗多用之。亦泛指同意?!毒S摩詰經(jīng)·弟子品》:“若能如是宴坐者,佛所印可?!?南朝 梁簡文帝 《答湘東王書》:“皇情印可,今便奉行?!?宋 劉昌詩 《<蘆浦筆記>序》:“顧獨學(xué)寡識,安敢以為是。將求印可于先覺之士。”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余不覺大笑,而首肯者再,喜師弟之印可也?!?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jié):“如果弟子思索得一個公案的答案,說給師聽,得師同意(稱為印可),那就表示得道了……這些人從禪師口里取得成佛的印可。”
支郎
(1).稱 漢 末、 三國 時僧人 支謙 。 月支國 人,于 東漢 末遷居 吳 地,從 吳 孫權(quán) 黃武 二年(公元223年)到 孫亮 建興 二年(公元253年),譯出《大明度無極經(jīng)》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為著名的佛經(jīng)翻譯家。其人細(xì)長黑瘦,眼多白而睛黃,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間技藝亦多所精究,時人諺曰:“ 支郎 眼中黃,形軀雖小是智囊?!眳㈤?隋 費長房 《歷代三寶記·魏吳錄》、 宋 道誠 《釋氏要覽·稱謂》。
(2).指 晉 代高僧 支遁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釋道·禪林諸名宿》:“其時 雪浪 洪恩 本講經(jīng)法司,而風(fēng)流文藻,辨博自喜,有 支郎 畜馬剪隺之風(fēng)?!?清 曹寅 《寄題東園》詩之七:“ 支郎 偏愛馬,處士獨憐鶴?!眳⒁姟?支公 ”。
(3).泛稱僧人。 唐 鄭谷 《重訪黃神谷策禪者》詩:“初塵芝閣辭禪閣,卻訪 支郎 是老郎?!?前蜀 韋莊 《下第題青龍寺僧房》詩:“酒薄恨濃消不得,卻將惆悵問 支郎 ?!?/p>
天眼
(1).佛教所說五眼之一。又稱天趣眼,能透視六道、遠(yuǎn)近、上下、前后、內(nèi)外及未來等。《大智度論》卷五:“於眼,得se{1-1}界四大造清浄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yuǎn),若麁,若細(xì),諸色無不能照?!?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預(yù)覩未來?!?唐 王維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詩:“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p>
(2).指天神之眼?!秲号⑿蹅鳌返诙幕兀骸坝竦厶煅垡豢?,果然便向那人道:‘似你這等的功行,便是我這里也無天條可引?!?/p>
(3).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說。詩文中常用以指月亮。 唐 盧仝 《月蝕詩》:“皇天要識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勞四體,與天作眼行光明……再得見天眼,感荷天地力?!?明 劉基 《次韻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蝕詩》:“不知妖恠從何來,惝恍初驚天眼昳?!?/p>
劉禹錫名句,宣上人遠(yuǎn)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后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中山苗倉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