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印肅《偈頌十四首》:
實相無空無不空,將不空執(zhí)尚違宗。
一多無位誰分別,萬象森羅一鏡中。
庵本無庵開不開,靈知自性即如來。
尋源窮處煙霞伴,南嶺風光近日回。
上無片瓦下無錐,被喧卜靜了無依。
多求欲叩無心者,既了無心豈是非。
若將色見普庵人,未免隨流不契津。
千里無來同受用,縱橫妙用自家珍。
莫怪渠儂不出頭,了心非相永無求。
相逢誰覺夢不夢,浪靜閑乘般若舟。
注釋參考
靈知
(1).猶靈覺。指眾生本具的靈明覺悟之性。 晉 支遁 《詠八日詩》之一:“交養(yǎng)衛(wèi)恬和,靈知溜性命?!?南朝 齊 王融 《法樂辭》之八:“靈知湛常然,符應(yīng)有盈缺?!?南朝 梁宣帝 《迎舍利》詩:“靈知雖隱顯,妙色豈榮枯。”
(2).猶良知。 清 黃宗羲 《與友人論學書》:“為 陸 王 之學者,據(jù)靈知以詆 程 朱 ,是以佛攻 老 ?!?/p>
自性
(1).佛教語。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 南朝 梁武帝 《凈業(yè)賦》:“既除客塵,又還自性?!?唐 寒山 《詩》之二三八:“寄語諸仁者,復以何為懷。達道見自性,自性即如來?!?宋 楊圭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jīng)>序》:“切以諸佛説法,不離自性,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誰佛剎?”
(2).個性;本性。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必發(fā)揮自性,而脫觀念世界之執(zhí)持?!?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寄《婦女雜志》的文章由我轉(zhuǎn)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竄,因為若一改竄,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如來
佛的別名。梵語意譯?!叭纭?,謂如實?!叭鐏怼奔磸娜鐚嵵蓝鴣恚_示真理的人。又為 釋迦牟尼 的十種法號之一?!督饎偨?jīng)·威儀寂靜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誄》:“仰弘如來,宣揚法雨;俯授法師,威儀允舉?!薄段饔斡洝返谄呋兀骸氨娚耠S至 寳蓮臺 下啟知, 如來 召請。” 清 趙翼 《大石佛歌》:“是誰鑿破山骨裂,幻出如來身半截?!?/p>
釋印肅名句,偈頌十四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