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道敬不由,芒刃難嬰髖
出自宋代司馬光《和景仁緱氏別后見寄求決樂議雖用其韻而不依》:
至樂存要眇,失易求之難。
昔從周道衰,疇人曠其官。
聲律久無師,文字多缺漫。
仁皇閔崩壞,廣庭集危冠。
紛紜門筆舌,異論誰能殫。
或欲徇陳跡,竅厚潛鎪剜。
或欲立私意,妄取舊史刊。
古今互齟齬,大抵皆欺讕。
景仁信其說,墨守不可干。
賤子欲面從,誰與換膽肝。
必求此議決,深谷為崇巒。
何如兩置之,度就中和看。
天地育萬物,生成適暄寒。
圣人保四海,皇極至阜安。
樂理亦如此,炳烯猶朱丹。
啴緩與噍殺,折衷遺兩端。
茲道敬不由,芒刃難嬰髖。
魯樂最為備,雍徹施三桓。
齊韶猶肄習(xí),太公避陳完。
唐民聽伴侶,不復(fù)含悲酸。
乃知樂有源,鐘鼓皆波瀾。
昨者清明初,榆火始改鉆。
景仁從許來,傾都咸聚觀。
諸公競邀迓,非獨(dú)惜春殘。
議樂不復(fù)對,書夕且窮歡。
來時桃李農(nóng),去日勺藥蘭。
三旬只須臾,駛?cè)糈嫔贤琛?br>轘轅逢雨別,惝恍歸騎單。
東西步步遠(yuǎn),回首祝加餐。
仍冀勉中和,心廣體自胖。
注釋參考
不由
不由 (bùyóu) 不能自主 cannot but;need not 揚(yáng)州城下,進(jìn)退不由。——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芒刃
(1).指刀劍銳利處。俗稱刀尖、刀口。 漢 賈誼 《治安策》:“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唐 劉禹錫 《山陽城賦》:“有利器而倒持兮,曾何芒刃之足舒!”
(2).比喻人的才氣、銳氣。 唐 劉禹錫 《衡州刺史呂君集紀(jì)》:“兩科連中,芒刃愈出。”
(3).猶斧鉞。借指誅殺。 清 錢謙益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令 涇 下車未幾,閭里銖兩之奸皆通知之,不事芒刃,漸摩教化。”
司馬光名句,和景仁緱氏別后見寄求決樂議雖用其韻而不依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英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