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缸燭余膏,破爐明宿火
出自宋代趙蕃《十月八日聞雞鳴即起案上偶有陶集繙閱數(shù)詩有》:
寒缸燭余膏,破爐明宿火。
懶復(fù)布衾眠,遂作藜床坐。
默坐亦何為,姑取陶詩課。
我友安在哉,良思與之和。
注釋參考
寒缸
見“ 寒釭 ”。
宿火
隔夜未熄的火;預(yù)先留下的火種?!栋儆鹘?jīng)·水火喻》:“昔有一人,事須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盥盛水,置於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滅;欲取冷水,而水復(fù)熱?;鸺袄渌戮闶?。” 唐 鄭綮 《老僧》詩:“日照四山雪,老僧門未開。凍瓶黏柱礎(chǔ),宿火陷爐灰?!薄镀缏窡簟返谖宥兀骸癌z 譚紹聞 ﹞一直起來,剔了燈內(nèi)燈草,撥開爐中宿火,坐在一條凳上,尋思?jí)糁星榫??!?/p>
趙蕃名句,十月八日聞雞鳴即起案上偶有陶集繙閱數(shù)詩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