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篋亡書已暗傳,嵩丘遺簡還能識。
出自唐朝韋應(yīng)物《送褚校書歸舊山歌》
握珠不返泉,匣玉不歸山。明皇重士亦如此,忽怪褚生
何得還。方稱羽獵賦,未拜蘭臺職。漢篋亡書已暗傳,嵩丘
遺簡還能識。朝朝待詔青鎖闈,中有萬年之樹蓬萊池。世人
仰望棲此地,生獨(dú)徘徊意何為。故山可往薇可采,一自人間
星歲改。藏書壁中苔半侵,洗藥泉中月還在。春風(fēng)飲餞灞陵
原,莫厭歸來朝市喧。不見東方朔,避世從容金馬門。
注釋參考
亡書
散失的書籍。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其后始除挾書之律,稍求亡書,招學(xué)士?!?宋 曾鞏 《文館》:“﹝ 太宗 ﹞又重亡書之購,而閭巷山林之藏,稍稍益出?!?/p>
嵩丘
亦作“ 嵩邱 ”。1. 嵩山 。 晉 潘岳 《懷舊賦》:“前瞻 太室 ,傍眺 嵩丘 ?!?唐 李白 《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逆 胡 竊號,剝亂中原,雖平 伊 洛 ,填 嵩丘 ,不足以掩宮城之骸骨?!?唐 賈島 《病起》詩:“ 嵩邱 歸未得,空自責(zé)遲迴?!?/p>
(2).泛指高山。 唐 韓愈 《駑驥》詩:“借問價(jià)幾何,黃金比嵩丘。” 清 曾國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銘》:“三十萬人,金甲貔貅,死者半之,白骨嵩邱?!?/p>
遺簡
(1).指散失的書籍。 唐 王維 《京兆張公德政碑》:“其丞祕書也,闕文遺簡,多在大家,雖為子孫之藏,密有緘縢之固,公不憚權(quán)貴,或抵或誘,盡歸天閣。” 徐念慈 《余之小說觀》:“況舊刻之叢書,搜輯遺簡,合成一集,其大小長短,裝璜文飾,無一不相同。”
(2).指前代典籍。 唐 韋應(yīng)物 《送褚校書歸舊山歌》:“ 漢 篋亡書已暗傳, 嵩丘 遺簡還能識。”
韋應(yīng)物名句,送褚校書歸舊山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