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陸龜蒙《京口與友生話別》:
共是悲秋客,相逢恨不堪。
雁頻辭薊北,人尚在江南。
名利機初發(fā),樵漁事先諳。
松門穿戴寺,荷徑繞秦潭。
繩檢真難束,疏慵卻易耽。
枕當高樹穩(wěn),茶試遠泉甘。
架上經(jīng)唯一,尊前雅只三。
風云勞夢想,天地人醺酣。
歷自堯階數(shù),書因禹穴探。
御龍雖世祿,下馬亦清譚。
國計徒盈策,家儲不滿甔。
斷簾從燕出,頫弁請人簪。
木墜涼來葉,山橫霽后嵐。
竹窗深窈窕,苔洞綠龕弇。
積行依顏子,和光則老聃。
杖誠為虎節(jié),披信作鮫函。
養(yǎng)鷺看窺沼,尋僧助結庵。
功名思馬援,歌唱咽羊曇。
乞食羞孤鳳,無衣羨八蠶。
系帆留宿客,吟句任羸驂。
寵鶴空無衛(wèi),占烏未見覃。
香還須是桂,青會出于藍。
蜀酒時傾瓿,吳蝦遍發(fā)坩。
玉封千挺藕,霜閉一筒柑。
惜佩終邀禍,辭環(huán)好激貪。
宗溟雖畎澮,成廈必楩楠。
碧玉雕琴薦,黃金飾劍鐔。
煙緣莎砌引,水為藥畦擔。
博物君能繼,多才我尚慚。
別離猶得在,秋鬢未鬖鬖。
注釋參考
繩檢
(1).約束。 唐 杜牧 《念昔游》詩之一:“十載飄然繩檢外,罇前自獻自為酬。” 宋 蘇洵 《養(yǎng)才》:“奇杰之士,常好自負,疎雋傲誕,不事繩檢?!?清 褚人穫 《堅瓠三集·千字文題》:“ 明 韓襄毅 巡撫 江西 ,上車觀風,繩檢頗嚴?!?/p>
(2).規(guī)矩;法度。 宋 蘇軾 《謝王內(nèi)翰啟》:“奇文高論,大或出於繩檢;比聲協(xié)句,小亦合於方圓?!?明 唐順之 《萬古齋公傳》:“以繩檢自律,亦以繩檢律人?!?清 吳德旋 《書<抱樸子>后》:“故所著書辭,賤祿利,尚高節(jié),匡世謬,貴繩檢,其説美矣?!?清 薛福成 《<寄龕文存>序》:“蓋其聲光駿發(fā),非桐城繩檢所能束縛也。”
疏慵
亦作“疎慵”。亦作“疎庸”。亦作“踈慵”。疏懶;懶散。 唐 元稹 《臺中鞫獄憶開元觀舊事》詩:“疏慵日高臥,自謂輕人寰。” 宋 梅堯臣 《自詠》:“非同 叔夜 傲,切莫怪疎慵?!?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六:“疎庸厭人事,疲病畏交游。” 明 高啟 《東師寓廨》詩之三:“鼠跡塵凝帳,蛙聲雨到池。踈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 清 姚鼐 《懷陳伯恩》詩:“壯年車馬劇馳奔,晚節(jié)疏慵日閉門?!?/p>
陸龜蒙名句,京口與友生話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