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北朝江淹《雜三言 鏡論語》:
巡青史之殘誥。
覽朱管之遺冊。
惟魯濱之一叟。
信銜道而探寂。
世艱險而多阻。
君英明而不革。
講業(yè)兮齊衛(wèi)。
論精兮汴泗。
子之說兮義已秘。
成賈鄭之雄理。
可黃何之壯思。
惜古人之取才。
瞰青云而靖意。
意恬悵兮有端。
才嶒峻兮可觀。
憲媯禹而折法。
襲仁誼而求安。
不嬿婉于戚施。
寧踸踔于馬蘭。
俾后生之庶士。
鑒明德之景翰。
惟山中兮寂寞。
沉憂思兮無從。
石紅青兮百疊。
山濃淡兮萬重。
日下兮□□。
月出兮銅峯。
竹色兮拂戶。
水氣兮繞窗。
味哲人之遺珍。
折片句兮忘老。
嘉石門之埋名。
憐柳子之沉道。
書吳伯于衣袖。
鏤顏子于心抱。
籌出處之叔仲。
酌言默之多少。
若妙行與上靈。
非積學(xué)之所紹。
至游夏以升降。
幸砥心而勿夭。
注釋參考
積學(xué)
(1).謂積累學(xué)問?!俄n詩外傳》卷五:“雖庶民之子孫也,積學(xué)而正身,行能禮儀,則歸之士大夫。”《三國志·蜀志·劉焉傳》:“居 陽城山 ,積學(xué)教授,舉賢良方正?!薄对贰ざ鳌罚骸吧?,百日事耳;《詩》《書》,非積學(xué)不通?!?清 陸隴其 《答嘉定李生玉如書》:“方期賢者積學(xué)奮飛,為時羽儀,不謂亦罹此大故,何天之降罔,一至於斯?!?/p>
(2).猶博學(xué);飽學(xué)。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給事中 陸質(zhì) 、中書舍人 崔樞 積學(xué)懿文,守經(jīng)據(jù)古,夙夜講習(xí),庶協(xié)于中。” 清 戴名世 《張貢五文集序》:“ 張君 貢五 , 三湘 間積學(xué)能文之士也。” 包天笑 《釧影樓回憶錄·初到南京》:“我的譜弟 戴夢鶴 ,他年紀(jì)雖輕,卻是一個多才積學(xué)之士?!?/p>
(3).淵博的學(xué)識。 明 楊慎 《丹鉛續(xù)錄·論語》:“譬今有二士,一有文名,一素?zé)o積學(xué)。有聞而登高科,聞?wù)咭詾楣唐渌?;素?zé)o積學(xué)而登高科,人必曰:不意至於如此也。”《明史·隱逸傳序》:“其抱瓌材,藴積學(xué),槁形泉石,絶意當(dāng)世者,靡得而稱焉?!?/p>
江淹名句,雜三言 鏡論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