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枕三嘆息,扶杖起相從
出自宋代蘇軾《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殷勤去年月,瀲滟古城東。
憔悴去年人,臥病破窗中。
徘徊巧相覓,窈窕穿房櫳。
月豈知我病,但見(jiàn)歌樓空。
撫枕三嘆息,扶杖起相從。
天風(fēng)不相哀,吹我落瓊宮。
白露入肝肺,夜吟如秋蟲。
坐令太白豪,化為東野窮。
余年知幾何,佳月豈屢逢。
寒魚亦不睡,竟夕相噞喁。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離別。
歌君別時(shí)曲,滿座為凄咽。
留都信繁麗,此會(huì)豈輕擲。
镕銀百頃湖,掛鏡千尋闕。
三更歌吹罷,人影亂清樾。
歸來(lái)北堂下,寒光翻露葉。
喚酒與歸飲,念我向兒說(shuō)。
豈知衰病后,空盞對(duì)梨栗。
但見(jiàn)古河?xùn)|,蕎麥如鋪雪。
欲和去年曲,復(fù)恐心斷絕。
舒子在汶上,閉門相對(duì)清。
鄭子向河朔,孤舟連夜行。
頓子雖咫尺,兀如在牢扃。
趙子寄書來(lái),水調(diào)有余聲。
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
明月不解老,良辰難合并。
回顧坐上人,聚散如流萍。
嘗聞此宵月,萬(wàn)里同陰晴。
天公自著意,此會(huì)那可輕。
明年各相望,俯仰今古情。
注釋參考
三嘆
亦作“ 三嘆 ”。多次感嘆,形容慨嘆之深?!蹲髠鳌ふ压四辍罚骸拔嶙又檬持g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別行送劉判官》詩(shī):“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嘆聚散臨重陽(yáng)?!?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讀其史傳及《正氣歌》,未嘗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p>
謂三人隨著歌唱者發(fā)出贊嘆之聲,予以應(yīng)和。《文選·陸機(jī)<文賦>》:“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李善 注:“唱,發(fā)歌句者;三嘆,三人從而嘆之?!?/p>
扶杖
拄杖。《史記·萬(wàn)石張叔列傳》:“ 萬(wàn)石君 以 元朔 五年中卒,長(zhǎng)子郎中令 建 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唐 韓愈 《人日城南登高》詩(shī):“扶杖陵圮阯,刺船犯枯葑?!薄端问贰と辶謧髌摺ふ娴滦恪罚骸吧畲灏贇q老人亦扶杖而出,城中歡聲動(dòng)地。”
相從
(1).跟隨,在一起?!妒酚洝と照吡袀鳌罚骸?宋中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薄稘h書·食貨志上》:“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jī),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宋 蘇軾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xiāng)》詩(shī):“相從結(jié)茆舍,曝背談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貍》:“弟與之相從半年,且賴渠拯恤,義均伉儷,難誣以鬼也?!?/p>
(2).相交往;相合并。 宋 蘇軾 《岐亭》詩(shī)序:“凡余在 黃 四年,三往見(jiàn) 季常 ,而 季常 七來(lái)見(jiàn)余,蓋相從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兒生了,老在家里的理無(wú),我將女兒與你兒子,你兒子留在這里做女婿,兩家相從了?!?/p>
蘇軾名句,中秋月寄子由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