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董嗣杲《廬山中即事二首》:
樹密攢煙靄,泉甘護(hù)土田。
妝嚴(yán)仙佛遍,呵護(hù)鬼神專。
蓮社招無地,桃源別有天。
萬峰空削玉,紛絕構(gòu)三椽。
注釋參考
蓮社
佛教凈土宗最初的結(jié)社。 晉 代 廬山 東林寺 高僧 慧遠(yuǎn) ,與僧俗十八賢結(jié)社念佛,因寺池有白蓮,故稱。 唐 戴叔倫 《赴撫州對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階》詩之二:“高會棗樹宅,清言蓮社僧?!?明 何景明 《懷葉時華》詩:“客皆蓮社友,人是竹林賢?!?/p>
無地
(1).沒有地方;沒有土地?!稇?zhàn)國策·趙策三》:“來年 秦 復(fù)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與,則是棄前貴而挑 秦 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淮南子·泰族訓(xùn)》:“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2).沒有大地。 漢 揚(yáng)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無天何生?無地何形?”
(3).猶言看不見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圍廣袤?!冻o·遠(yuǎn)游》:“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儵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薄段倪x·王屮<頭陀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張銑 注:“言閣高下臨,見地若無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臨著苦海,真是上徹重霄,下臨無地?!?/p>
(4).猶言至極;不盡。形容無限喜愛、惶恐、驚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若乃統(tǒng)體必善,綴賞無地;雖 楚 趙 羣才, 漢 魏 眾作,曾何足云!” 唐 劉禹錫 《謝分司東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者,寵命自天,戰(zhàn)越無地。”《三國志平話》卷上:“ 曹操 讀罷書,歡喜無地。”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感激至于無地。”
桃源
(1).“ 桃花源 ”的省稱。 南朝 陳 徐陵 《山齋詩》:“桃源驚往客,鶴嶠斷來賓?!?唐 杜甫 《北征》詩:“緬思桃源內(nèi),益嘆身世拙。” 明 張煌言 《贈盧牧舟大司馬》詩:“ 并州 正有來蘇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鄒韜奮 《萍蹤憶語》二八:“他們?nèi)狈ο喈?dāng)?shù)膴蕵?,du{1-1}博也是一條出路。所以有許多都在這里面尋覓他們的桃源。”參見“ 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贈長安小主人》詩:“仙路迷人應(yīng)有術(shù), 桃源 不必在深山。” 元 任昱 《清江引·題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長恨因緣誤?!眳⒁姟?桃源洞 ”。
(3). 宋 時 臨安縣 嘉會門 外 泠水峪 ,夾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稱 桃源 ,為都人游集之地。 蘇軾 《介亭餞楊杰次公》詩“丹青明滅 風(fēng)篁嶺 ,環(huán)佩空響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潛說友 《咸淳臨安志》:“ 泠水峪 在 嘉會門 外,夾山多桃花,中有流水,為城南勝概,舊呼 桃源 ,游人多集焉。”
董嗣杲名句,廬山中即事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