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筆枉將書紙尾,朝纓不稱濯滄浪
出自唐代劉禹錫《寄朗州溫右史曹長》:
暫別瑤墀鴛鷺行,彩旗雙引到沅湘。
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fēng)杜若香。
史筆枉將書紙尾,朝纓不稱濯滄浪。
云臺公業(yè)家聲在,征詔何時出建章。
注釋參考
史筆
(1).歷史記載的代稱。指史冊。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雖身分 蜀 境,首懸 吳 闕,猶生之年也?!?宋 王禹偁 《鄭善果非正人論》:“史臣謂 鄭善果 幼事賢母,長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驗之,見史筆之失?!?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古史筆多緣飾》:“古今所謂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筆之緣飾,欲為后代美談耳?!?/p>
(2).指修史之筆?!稌x書·文苑傳·曹毗》:“既登 東觀 染史筆,又據(jù)太學(xué)理儒功?!?明 宋濂 《吳公行狀》:“他時執(zhí)史筆者,尚有考於斯焉?!?/p>
(3).指執(zhí)史筆之人,史官。 唐 韓愈 《石君墓志銘》:“故相國 鄭公 餘慶 ,留守 東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筆?!?/p>
(4).史家記敘史實的筆法。 唐 岑參 《佐郡思舊游》詩:“史筆眾推直,諫書人莫窺?!?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余謂 劉 有史學(xué),無史筆?!?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史筆和文學(xué)之筆,應(yīng)該分別開?!?/p>
紙尾
書面文字結(jié)尾處。常署名或?qū)懩暝氯盏取!端螘げ汤獋鳌罚骸?廓 曰:‘我不能為 徐干木 署紙尾也。’” 唐 杜牧 《送沉處士赴蘇州李中丞招》詩:“因書問故人,能忘批紙尾?”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紙尾書‘正月十九日’?!薄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十九回:“我接過來,在紙尾上簽了名字。”
朝纓
朝冠。纓,結(jié)冠的帶子。 唐 劉禹錫 《酬馬大夫登洭口戍見寄》詩:“新辭金印拂朝纓,臨水登山四體輕。”
不稱
(1).不相稱;不相副。《詩·曹風(fēng)·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鄭玄 箋:“不稱者,言德薄而服尊?!薄妒酚洝の牡郾炯o(jì)》:“﹝ 孝文皇帝 ﹞德厚侔天地……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 孝文皇帝 廟為昭德之舞?!?晉 陸機 《文賦》:“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薄抖膛陌阁@奇》卷六:“只怕小生才能淺薄,不稱將軍任使,豈敢推辭。”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詩之二:“十載畫 瀟湘 ,不稱 瀟湘 月?!?/p>
(2).不勝任;不稱職?!妒酚洝庮H藺相如列傳》:“ 括 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漢書·宣帝紀(jì)》:“此朕之不明,吏之不稱,四方黎民將何仰哉!”《金史·章宗紀(jì)四》:“近制以鎮(zhèn)靜而知大體為稱職,苛細(xì)而闇於大體為不稱?!?/p>
(1).不顯揚。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歷選列辟,以迄於 秦 ……紛綸威蕤,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shù)?!?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蓋君子恥當(dāng)年而功不立,疾沒世而名不稱。”
(2).不稱道。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今足下不稱 楚王 之德厚,而盛推 云夢 以為高……竊為足下不取也?!?/p>
(3).不名;不叫做?!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滄浪
(1).古水名。有 漢水 、 漢水 之別流、 漢水 之下流、 夏水 諸說?!稌び碡暋罚骸?嶓冢 導(dǎo) 漾 ,東流為 漢 。又東為 滄浪 之水。” 孔 傳:“別流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夏水》:“ 劉澄之 著《永初山川記》云:‘ 夏水 ,古文以為 滄浪 ,漁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 沔 , 滄浪 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p>
(2).青蒼色。多指水色?!段倪x·陸機<塘上行>》:“發(fā)藻玉臺下,垂影滄浪泉?!?李善 注:“ 孟子 曰:‘滄浪之水清?!瘻胬?,水色也?!?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水色滄浪,波濤浩汗?!薄秴问洗呵铩彆r》“后時者,弱苗而穗蒼狼” 清 畢沅 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p>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 韓愈 《合江亭》詩:“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明 高棣 《題臺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 華碩宣 ﹞《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亦借指青蒼的天空。 唐 寒山 《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4).形容頭發(fā)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關(guān)河 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p>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焙笏煲浴皽胬恕敝复烁?。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jié)誠不虧,鼓枻歌‘滄浪’?!?/p>
劉禹錫名句,寄朗州溫右史曹長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