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登天在一涯,乾旋坤轉(zhuǎn)任推排
出自宋代袁說友《舟行跨江之南北隨流以行夜船多在淮西》:
蜀道登天在一涯,乾旋坤轉(zhuǎn)任推排。
此身已是萍游客,終日行江夜宿淮。
注釋參考
蜀道
蜀 中的道路。亦泛指 蜀 地。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 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唐 溫庭筠 《過華清宮二十二韻》:“早梅悲 蜀 道,高樹隔 昭 丘?!薄峨`續(xù)·漢建平郫縣碑》 宋 洪適 釋:“右《建平郫縣碑》二十九字。 建平 者, 哀帝 之紀(jì)年,其五年已改為 元壽 矣……殆 蜀 道未知改元爾。”《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修 謂 松 曰:‘ 蜀 道崎嶇,遠(yuǎn)來勞苦?!?陳毅 《詠三峽》:“ 蜀 道真如天, 江 行萬山間?!?/p>
登天
(1).升天?!蹲髠鳌こ晒辍罚骸靶〕加谐繅糌?fù)公以登天?!薄肚f子·大宗師》:“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宋史·神宗紀(jì)一》:“ 嘉祐 八年侍 英宗 入居 慶寧宮 ,嘗夢神人捧之登天?!?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九節(jié):“ 秦國 西有 儀渠國 ,父母死,火燒遺體,稱為登天。”
(2).指登帝位。《素問·上古天真論》:“昔在 黃帝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迺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人將失之耶?’” 王冰 注:“ 黃帝 后鑄鼎於 鼎湖山 ,鼎成而白日升天?!?清 俞樾 《內(nèi)經(jīng)辨言》:“成而登天,謂登天位也?!兑住っ饕摹穫髟唬骸醯怯谔欤账膰??!烧h此經(jīng)登天之義。故下文即云:‘迺問於天師?!曊叱猩现~,見 黃帝 既登為帝,乃發(fā)此問也?!?/p>
(3).指成仙。 晉 葛洪 《抱樸子·對俗》:“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於速登天乎?”
(4).比喻極難。《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金 元好問 《跋閑閑自書樂善堂詩》:“從善如登天,從惡如棄屣,而於趨舍乖,知之不審耳?!薄端疂G傳》第七二回:“花魁的風(fēng)流聲價,播傳寰宇,求見一面,如登天之難,何況親賜酒食?!薄都t樓夢》第十回:“你如今要鬧出了這個學(xué)房,再想找這么個地方兒,我告訴你説罷,比登天的還難呢!”
一涯
一方。《文選·古詩<行行重行行>》:“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李善 注引《廣雅》:“涯,方也?!?唐 高適 《重陽》詩:“百年將半仕三已,五畝就荒天一涯?!?宋 王安石 《上江寧府王龍圖啟》:“承乏一涯,彌闊門墻之便?!?/p>
轉(zhuǎn)任
改換任地;轉(zhuǎn)換官職?!度龂尽な裰尽は蚶蕚鳌罚骸?蜀 既平,以 朗 為 巴西 太守,頃之轉(zhuǎn)任 牂牁 ,又徙 房陵 。”《晉書·劉頌傳》:“帝以 頌 持法失理,左遷京兆太守,不行,轉(zhuǎn)任 河內(nèi) 。”
推排
(1).排斥;排擠。 漢 王充 《論衡·書虛》:“ 孔子 生時推排不容,故嘆曰:‘鳳鳥不至, 河 不出圖,吾已矣夫!’生時無祐,死反有報乎?”《晉書·董京傳》:“或見推排駡辱,曾無怒色。” 郁達(dá)夫 《無題》詩:“前賢不解cang{1|1}人善,門戶推排孰起初?”
(2).擁擠。《漢書·朱買臣傳》:“拜為太守, 買臣 衣故衣,懷其印綬,步歸郡邸……坐中驚駭,白守丞,相推排陳列中庭拜謁?!?/p>
(3).搬動。《后漢書·方術(shù)傳上·王喬》:“后天下玉棺於堂前,吏人推排,終不動搖。”《宋書·少帝紀(jì)》:“及 懿后 崩背,重加天罰,親與左右執(zhí)紼歌呼,推排梓宮,抃掌笑謔,殿省備聞?!?章炳麟 《新方言·釋言》:“今 江 南 運(yùn)河 而東至於 浙江 ,謂推排重物曰勃。”
(4).謂隨著歲月推移。 南朝 齊 王僧虔 《戒子書》:“吾在世,雖乏德業(yè),要復(fù)推排人閒數(shù)十許年,故是一舊物?!?南朝 陳 徐陵 《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迷人知返,去道不遙,幸速推排,急登正路。” 清 唐孫華 《辛巳除夕》詩:“自憐塵世推排久,擥鏡休嫌白髮生?!?/p>
(5).相比。 唐 方干 《賊退后贈劉將軍》詩:“非唯 吳起 與 穰苴 ,今古推排盡不如。” 清 姚椿 《題<劍南集>后五首柬書田》詩之四:“ 陸 楊 名字共推排,雅俗如何好共儕?”
(6).排列;排列推算。 宋 陸游 《春社有感》詩:“耆年凋落還堪嘆,社飲推排冠一鄉(xiāng)。”《朱子語類》卷六五:“若他也恁地逐一推排,便不是 伏羲 天然意思?!?清 袁枚 《新齊諧·算命先生》:“喜為人算命,寫八字與之,其推排悉合世上五行之説,亦不甚驗也?!?/p>
(7). 宋 、 金 、 元 時三年一度核實厘正賦役的法制?!端问贰な池浿旧狭罚骸爸领锻婆?,則因其貲產(chǎn)之進(jìn)退為之升降,三歲而一行之。然當(dāng)時之弊,或以小民粗有米粟,僅存室廬,凡耕耨刀斧之器,雞豚犬彘之畜,纖微細(xì)瑣皆得而籍之。吏視賂之多寡,為物力之低昂。”《宋史·奸臣傳四·賈似道》:“后又行推排法, 江 南之地,尺寸皆有稅,而民力弊矣。”《金史·張大節(jié)傳》:“推排 東京路 戶籍,人服其平?!薄对湔隆なフぞx役》:“驗其物力,從公推排?!?/p>
袁說友名句,舟行跨江之南北隨流以行夜船多在淮西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