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曾協(xié)《偶作二首》:
世人言語盡君房,一一班聯(lián)玉殿香。
解識逍遙渾一致,水鳧非短鶴非長。
注釋參考
解識
(1).猶解釋。 宋 本《<顏氏家訓(xùn)>序》:“余曰:‘凡字以詮義,字猶未識,義安能見?旋云小小,頗亦怱怱?!娔酥x余,令為解識。余遂作音義以曉之。”
(2).知曉;熟悉。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舉筯,沙魚線甚俊。 呂丞相 喜問:‘君解識此物耶?’” 清 吳偉業(yè) 《夜游虎丘劍池》詩:“轆轤夜半語空中,無人解識興亡意?!?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別錄》:“予操普通語相與周旋,謂居 中國 久,言語風(fēng)習(xí),解識不少,近則經(jīng)商于 香港 也?!?/p>
逍遙
逍遙 (xiāoyáo)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carefree;be at ease (leisure);be free and unfettered;wander about at leisure渾一
亦作“ 渾壹 ”。統(tǒng)一;同一。 漢 史岑 《出師頌》:“素旄一麾,渾一區(qū)宇。”《晉書·庾敳傳》:“至理歸於渾一兮,榮辱固亦同貫。”《資治通鑒·晉海西公太和三年》:“傳檄三輔,示以禍福,明立購賞,彼必望風(fēng)響應(yīng),渾壹之期,於此乎在矣!” 聞一多 《謹防漢奸合法化》:“而目前的敵偽,早已在所謂‘共榮圈’中,變成了一個渾一的共同體。”
非短
過失;短處。《三國志·吳志·闞澤傳》:“性謙恭篤慎,宮府小吏,呼召對問,皆為抗禮。人有非短,口未嘗及?!?/p>
曾協(xié)名句,偶作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