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范仲淹《上都行送張伯玉》
上都有圣人,日月一以新。
曄曄天下才,西才堯舜賓。
百谷望東浸,萬(wàn)星依北辰。
直者為之轅,曲者為之輪。
一材不復(fù)遺,況此席上珍。
南山張公子,氣象清且淳。
懷有綺繡文,朝無(wú)瓜瓞新。
寸心如鐵石,不羞賤與貧。
買(mǎi)臣起白社,賈誼富青春。
實(shí)此金轆轤,去去延平津。
注釋參考
轆轤
轆轤 (lùlu) winch; windlass 安在井上絞起汲水斗的器具 機(jī)械上的絞盤(pán)去去
去去 (qùqù) 越去越遠(yuǎn) the more forward you walk,the farther you go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宋· 柳永《雨霖鈴》詞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晉 時(shí)屬 延平縣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東南),故稱(chēng)。據(jù)《晉書(shū)·張華傳》載, 豐城 令 雷煥 得 龍泉 、 太阿 兩劍,以其一與 張華 。后 華 被誅,劍即失其所在。 雷煥 死,其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躍出墮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見(jiàn)兩龍?bào)纯M,波浪驚沸。劍亦從此亡去。 唐 黃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詩(shī):“更愛(ài) 延平津 上過(guò),一雙神劍是龍鱗?!?金 元好問(wèn) 《換得云臺(tái)帖喜而賦詩(shī)》:“世間曾有 華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眳⒁?jiàn)“ 延津 ”。
范仲淹名句,上都行送張伯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