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可湘《出山相贊》:
峭巍巍,孤迥迥。
棄王宮,棲雪嶺。
分明凍得眼生星,幡然踏破千峰頂。
注釋參考
分明
分明 (fēnmíng) 清楚(明白)狀 clearly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濉?袁枚《祭妹文》 簡單明了地 plainly 這分明不對 清楚地劃開界限 clearly demarcated得眼
原謂盲人復(fù)明。 晉 法顯 《佛國記》:“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木。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此,佛為説法,盡還得眼。盲人歡喜,刺杖著面,頭面作禮,杖遂生長丈,世人重之,無敢伐者,遂成為榛。是故以得眼為名。”后用以比喻人由迷昧而得醒悟。 宋 黃庭堅 《漁家傲·江寧江口阻風(fēng)戲效寶寧勇禪師》詞之二:“三十年來無孔竅,幾回得眼還迷照?!?/p>
幡然
幡然 (fānrán) 迅速而徹底地 change quickly and completely 君子之學(xué)如蛻,幡然遷之?!盾髯印ご舐浴?幡然悔悟峰頂
1.亦作"峰頂"。 2.山峰的頂端。 3.喻事物發(fā)展的頂點。釋可湘名句,出山相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