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呂希純《高峰庵》:
予嘗登高峰,近瞰碧溪塢。
老松如臥龍,夾道忽騰翥。
危梯過百折,直下看云雨。
善導(dǎo)有遺蹤,十佛從口吐。
歲久缺其三,塵埃誰(shuí)復(fù)數(shù)。
佛壽倘能讀,佛像諒可補(bǔ)。
繞山行道跡,會(huì)轉(zhuǎn)坦無阻。
中休有磐石,蔽日多林莽。
安得德山流,來為此峰主。
結(jié)茅孤頂上,端坐訶佛祖。
注釋參考
山行
在山中行走。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初去郡》詩(shī):“登嶺始山行,野曠沙岸浄?!?元 劉迎 《車轣轆》詩(shī):“馬虺隤,牛觳觫,山行縈紆車轣轆。”
道跡
亦作“道蹟”。1.道家的教義?!赌鲜贰ゎ櫄g傳》:“佛跡光大,宜以化物。道跡密微,利用為己。” 唐 郝處俊 《僧道拜君親議狀》:“竊聞道跡希微,立言資於黼帝;釋教虛寂,垂法依於國(guó)王?!?/p>
(2).道家的事業(yè)。 唐 王紹宗 《兄元宗口授銘》序:“外姻密友,憑真考行,強(qiáng)號(hào)曰 太和先生 ,庶追道跡,先眾妙也?!?/p>
見“ 道跡 ”。
呂希純名句,高峰庵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