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蔣防《藩臣戀魏闕》:
剖竹隨皇命,分憂鎮(zhèn)大藩。
恩波懷魏闕,獻(xiàn)納望天閽。
政奉南風(fēng)順,心依北極尊。
夢魂通玉陛,動息寄朱軒。
直以蒸黎念,思陳政化源。
如何子牟意,今古道斯存。
注釋參考
蒸黎
百姓,黎民。 唐 杜甫 《石龕》詩:“奈何 漁陽 騎,颯颯驚蒸黎?!?宋 司馬光 《祭雷道矩文》:“獨(dú)我友生,煩寃涕洟,恨此膏澤,不霑蒸黎?!?清 洪楝園 《懸?guī)S猿·島棲》:“沿海共奔波,念蒸黎可若何?”
陳政
謂論述政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陳政,則與議説合契;釋經(jīng),則與傳注參體;辨史,則與贊評齊行;銓文,則與敘引共紀(jì)?!?周振甫 注:“ 劉勰 把述經(jīng)敘理曰論,為四體;一是論政治,二是論經(jīng)文,三是論史,四是論文?!?/p>
化源
(1).教化的本源。 唐 韓愈 《順宗實(shí)錄五》:“昭室化源,發(fā)揚(yáng)大號。” 唐 李翱 《再請停率修寺觀錢狀》:“其論釋氏之害於人者,尚列為高等,冀感悟圣明,豈不欲發(fā)明化源,抑絶小道。”《舊唐書·李絳傳》:“陛下思廣天聰,親覽國史,垂意精頤,鑒於化源,實(shí)天下幸甚?!?/p>
(2).指掌教化之位?!杜f唐書·李渤傳》:“若言不行,計(jì)不從,順奉身速退,不宜尸素於化源?!?/p>
(3).中醫(yī)學(xué)指六氣的生化之源?!夺t(y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炙甘草湯方”集解引 張璐 曰:“津液枯槁之人,宜預(yù)防二便秘濇之虞,麥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薄夺t(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大人口破》“大人口破分虛實(shí)”注:“如口瘡乾黃硬作渴者,宜服加減八味丸,以滋化源,俱禁水漱?!?/p>
蔣防名句,藩臣戀魏闕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