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出自南北朝 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篇》:
摘自《顏氏家訓·教子篇》
解釋: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
原文摘要: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生子咳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shù)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鬃釉疲骸吧俪扇籼煨裕晳T如自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闭\哉斯語!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于呵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當以疾
注釋參考
上智
(1).上等智慧?!逗鬂h書·王暢傳》:“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則海內(nèi)改觀。” 南朝 梁 沉約 《七賢論》:“ 嵇生 是上智之人,值無妄之日,神才高杰,故為世道所莫容?!薄抖古镩e話·大和尚假意超升》:“只説這些和尚,我始初也道都是為生死事大,發(fā)愿修行,乃是聰明上智之人勾當?!?/p>
(2).指大智之人?!秾O子兵法·用間》:“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薄俄n非子·有度》:“上智捷舉中事,必以先王之法為比。” 宋 曉瑩 《羅湖野錄》卷一:“上智則頓悟而入。”《孽?;ā返诙兀骸啊窨墒褂?,不可使知’的道理,只能欺下愚,不敢蒙上智。”
下愚
下愚 (xiàyú) 最愚笨的人 the stupidest person 臣雖下愚。——唐·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無益
無益 (wúyì) 沒有益處 empty;be no good;useless;unprofitable 無益的享樂中庸
中庸 (zhōngyōng) 儒家的道德標準,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diào)和折中 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中庸之為德也,甚至矣乎!——《論語·雍也》 見“四書”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德才平常;中材 mediare 材能不及中庸。——漢· 賈誼《過秦論》不知
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顏之推名句,顏氏家訓·教子篇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2脫單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