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蕩潏浪花里,一舸遙去隨魚郎
出自宋代張耒《贈(zèng)翟公巽》:
我昔出守來(lái)丹陽(yáng),江流五月如探湯。
使君之居在山腹,繞舍樹石何青蒼。
千年藥根蟠井底,靈液浸灌通寒漿。
人言枸杞精變狗,夜吠往往聞空廊。
金山蕩潏浪花里,一舸遙去隨魚郎。
最奇巖齋人跡少,乳水時(shí)滴白石床。
翠黿坡陀負(fù)日色,白蹢掀舞占風(fēng)祥。
我泊金山凡十日,窮探力取無(wú)遺忘。
南風(fēng)吹我渡江去,已厭淮南塵土黃。
二十年間多少事,身如疲馬起復(fù)僵。
淮南窮棲眾人后,朝食不充藜莧腸。
公來(lái)衰顏得一笑,側(cè)聽高論驚尋常。
窮閻過(guò)我坐至暮,滿懷珠玉無(wú)◇糠。
乃知世間有清議,未可盡以己意量。
精金白璧天所寶,理無(wú)破碎委道旁。
半年耳冷不聞此,過(guò)公矍然神激昂。
論文自顧已老丑,從事理絕隨飛翔。
斯文有屬不但爾,因公作詩(shī)我涕滂。
注釋參考
金山
(1).產(chǎn)金之山?!赌鲜贰ずD现T國(guó)·林邑國(guó)》:“其國(guó)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儀表英俊、德行崇高?!读簳ぶ飚悅鳌罚骸癌z 異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萬(wàn)丈,緣陟未登;玉海千尋,窺映不測(cè)?!?/p>
(3).西方之山?!逗鬂h書·馮衍傳下》:“躍青龍於滄海兮,豢bai{1*1}虎於金山?!?李賢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p>
(4).山名。在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獲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時(shí) 裴頭陀 獲金于江邊,因改名。 南宋 韓世忠 敗 金兀朮 于此山下。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shī):“千重 鐵甕 成銀甕,一夜 金山 換玉山?!?清 陳維崧 《添字昭君怨·夜泊鑾江》詞:“一點(diǎn)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p>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縣 附近海中。 宋 吳聿 《觀林詩(shī)話》:“ 華亭 并海有 金山 ,潮至則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與 惠山 相埒?!?/p>
蕩潏
水動(dòng)蕩涌出貌。 明 何景明 《九川行》:“長(zhǎng) 江 廣 漢 兩盪潏,濁 涇 清 渭 中縈廻。”
涌騰起伏。 南朝 齊 張融 《海賦》:“沙嶼相接,洲島相連,東西蕩潏,如滿於天?!?唐 陳子昂 《感遇》詩(shī)之二二:“云海方蕩潏,孤鱗安得寧?” 宋 蘇轍 《舟中聽琴》詩(shī):“翻回蕩潏有遺韻,琴意忽忽從此生。”
浪花
(1) [spray;spindrift]∶波浪互相沖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diǎn)和泡沫
(2) [specific episode of sb.'s life;specific phenomenon]∶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現(xiàn)象
(3) [expense freely]∶隨意亂花
詳細(xì)解釋(1).亦作“ 浪華 ”。波浪互相沖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diǎn)和泡沫。《藝文類聚》卷九二引 南朝 梁元帝 《鴛鴦賦》:“朝浮兮浪華,夜集兮江沙。” 唐 李白 《姑熟十詠·天門山》:“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宋 陸游 《雨中獨(dú)坐》詩(shī):“ 馬目山 頭雨腳昏, 龍津橋 下浪花翻。” 魯迅 《野草·死火》:“當(dāng)我幼小的時(shí)候,本就愛(ài)看快艦激起的浪花,洪爐噴出的烈焰。”
(2).不結(jié)果實(shí)的花。也叫狂花。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種瓜》:“無(wú)歧而花者,皆是浪花,終無(wú)瓜矣?!?/p>
(3).任意花費(fèi)。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宣諭》:“九月,説與百姓每:收割畢日,毋要浪花,守度。”
魚郎
(1).漁夫;漁人。 宋 高似孫 《松江蟹舍賦》:“采菱舂芡,食蓮燒蘆,是皆舟子所鄉(xiāng),魚郎所廬?!?清 阮文藻 《觀毒魚》詩(shī):“魚郎翻身沒(méi)水中,腰裹疏巾赤手空?!?/p>
(2).漁夫;漁人。 宋 高似孫 《松江蟹舍賦》:“采菱舂芡,食蓮燒蘆,是皆舟子所鄉(xiāng),魚郎所廬?!?清 阮文藻 《觀毒魚》詩(shī):“魚郎翻身沒(méi)水中,腰裹疏巾赤手空?!?/p>
張耒名句,贈(zèng)翟公巽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7美妝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