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人生在世就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
生命隨風飄轉,人生歷盡了艱難,人們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樣子了。
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都應該成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親呢?
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一起暢飲。
美好的青春歲月一旦過去便不會再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努力奮斗,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注釋
蒂(dì):瓜當、果鼻、花與枝莖相連處都叫蒂。陌:東西的路,這里泛指路。
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經(jīng)久不變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壯年之身。
落地:剛生下來。
斗:酒器。比鄰:近鄰。
盛年:壯年。
及時:趁盛年之時。
雜詩 其一問答
問:《雜詩 其一》的作者是誰?
答:雜詩 其一的作者是陶淵明
問:雜詩 其一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雜詩 其一是魏晉的作品
問: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出自 魏晉陶淵明的《雜詩 其一》
問: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的下一句是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問:出自陶淵明的名句有哪些?
答:陶淵明名句大全
雜詩 其一賞析
陶淵明《雜詩》共有十二首,此為第一首。王瑤先生認為前八首“辭氣一貫”,當作于同一年內(nèi)。據(jù)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句意,證知作于公元414年(晉安帝義熙十年),時陶淵明五十歲,距其辭官歸田已有八年。
這組《雜詩》,實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選》李善注)的雜感詩。正如明黃文煥《陶詩析義》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嘆萬端,第八首專嘆貧困,余則慨嘆老大,屢復不休,悲憤等于《楚辭》。”可以說,慨嘆人生之無常,感喟生命之短暫,是這組《雜詩》的基調(diào)。
這種關于“人生無常”“生命短暫”的嘆喟,是在《詩經(jīng)》《楚辭》中即已能聽到的,但只是到了漢末魏晉時代,這種悲傷才在更深更廣的程度上擴展開來,從《古詩十九首》到“三曹”,從“竹林七賢”到“二陸”,從劉琨到陶淵明,這種嘆喟變得越發(fā)凄涼悲愴,越發(fā)深厚沉重,以至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diào)。這種音調(diào),在今天看來不無消極悲觀的意味,但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卻反映了人的覺醒,是時代的進步。
“人生無根蒂”四句意本《古詩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飄塵”,感嘆人生之無常。蒂,即花果與枝莖相連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沒有著落,沒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由于命運變幻莫測,人生飄泊不定,種種遭遇和變故不斷地改變著人,每一個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這四句詩,語雖尋常,卻寓奇崛,將人生比作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是為一喻,再比作陌上塵,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詩人深刻的人生體驗寫了出來,透露出至為沉痛的悲愴。陶淵明雖然“少無適俗韻”,懷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宏大抱負,但他生值晉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仍,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迫于生計,他幾度出仕,幾度退隱,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終于在四十一歲時辭職歸田,不再出仕。如此世態(tài),如此經(jīng)歷,使他對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雖然在他的隱逸詩文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他的曠達超然之志,平和沖淡之情,但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蘊藏著的是一種理想破滅的失落,一種人生如幻的絕望。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承前而來,既然每個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親、血緣之情呢。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都應該成為兄弟。這一層意思出自《論語》:“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這也是陶淵明在戰(zhàn)亂年代對和平、泛愛的一種理想渴求。“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遍啔v的豐富往往使人對人生的悲劇性有更深刻的認識,年齡的增長常常使人更難以尋得生活中的歡樂和激動,處于政治黑暗時期的陶淵明更是如此,這在他的詩中表露得非常明確:“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保ā峨s詩》其五)但他畢竟沒有完全放棄美好的人生理想,他轉向官場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尋求美,轉向仕途榮利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尋求精神上的歡樂,這種歡樂平淡沖和、明凈淳樸?!岸肪凭郾揉彙闭沁@種陶淵明式的歡樂的寫照,在陶淵明的詩中時有這種場景的描述,如:“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保ā兑凭印罚叭杖胂嗯c歸,壺漿勞近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這是陶淵明式的及時行樂,與“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古詩十九首》)有著明顯的差異,體現(xiàn)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盛年不重來”四句常被人們引用來勉勵年輕人要抓緊時機,珍惜光陰,努力學習,奮發(fā)上進。在今天,一般讀者若對此四句詩作此理解,也未嘗不可。但陶淵明的本意卻與此大相徑庭,是鼓勵人們要及時行樂。既然生命是這么短促,人生是這么不可把握,社會是這么黑暗,歡樂是這么不易尋得,那么,對生活中偶爾還能尋得的一點點歡樂,不要錯過,要及時抓住它,盡情享受。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必須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加以考察,“它實質(zhì)上標志著一種人的覺醒,即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tǒng)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fā)現(xiàn)、思索、把握和追求。陶淵明在自然中發(fā)現(xiàn)了純凈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質(zhì)樸的人際關系,在田園勞動中得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這首詩起筆即命運之不可把握發(fā)出慨嘆,讀來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繼而稍稍振起,詩人執(zhí)著地在生活中尋找著友愛,尋找著歡樂,給人一線希望。終篇慷慨激越,使人為之感奮。全詩用語樸實無華,取譬平常,質(zhì)如璞玉,然而內(nèi)蘊卻極豐富,波瀾跌宕,發(fā)人深省。
- 題姑蘇邵氏園居積水夫差國,閑居魯叟心。石科云起潤,城角竹連陰。燕入池塘晚,花開島嶼深。應當效疏傅,不惜橐中金。
- 鳳棲方丈矮伯老於周柱史,瘦梅青似楚離騷。推窗欲覓登山路,無數(shù)青苔落鸛毛。
- 和王龜齡惠詩少年詞賦客,昔與山翁游。暫抑驊騮姿,聊伴鹽車留。幽坡賞春色,明月同高秋。君才如鮑照,顧我非湯休。木桃時一投,瓊瑤三四酬??蓱z橫海鱗,尺水難沉浮。飄然拂袖去,形影那容求。早莫哦君詩,書空復搔頭。邇來三年余,擬君薦經(jīng)由。長篇忽見遺,頓覺驅(qū)煩愀。君馬何大駛,追蹤謫仙流。錦繡滿腸胃,詞人孰能儔。故將西子容,來貽嫫姆羞。行看復坐吟,終日如軥辀。安得君書齋,移來近前陬。論文與談笑,一釋老昔憂。春禽晝聒聒,窗風夜颼颼。懷君不成寐,頻驚節(jié)物乃。君文已造妙,君德當慎修。謁帝明光宮,隨珠那暗投。
- 悲秋沄沄西江水,送我沙邊舟。當時送行客,勉我無久留。晤言宛如昨,庭葉忽再秋。人生寸心違,何以消吾憂。
- 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yè)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 謝朱元晦寄紙被木枕藜床席見經(jīng),臥看飄雪入窗欞。布衾紙被元相似,只久高人為作銘。
- 發(fā)排灣過小孤彭郎祠下遂宿馬當山小孤,磯彭郎,中納百谷吞三江。江流澎湃不可當,熱比折木傾銀潢??数堃恢ё唏R當,宛然天驥初騰驤,回韁矗立江中央。西從岷峨暨睢漳,南派五湖通三湘。后先奔走爭回翔,前驅(qū)怒氣軒且昂,倏然過引意消洋。儼然天子朝明堂,坐受萬國來氐羌。五瑞咸輯珪與璋,拜舞軒陛心俱降。我聞乾坤融結盤古開混茫,后人考古徒縑緗,未睹此石天經(jīng)地紀之維綱。君不見古馬當,今馬當,記牒雖漏處有常。上焉柱天植極扶三光,下焉立地作鎮(zhèn)安八荒。磅礴杳靄排穹蒼,削平澒洞壓鴻龐。萬熒棋布高蓋張,百靈臣伏絕影藏。坐使四海順流中古無濫觴,噫哦偉特那可量。我欲用世取所長,便當提作朱亥神椎椎{橘去木加犭}狂。北絕大漠梟名王。何空更度金浮梁,一拯墊溺躋康莊。連山疊阜化囷倉,心飽萬姓饑火腸。持此報上歌如岡,遍開壽域同畛疆。自今永三十六萬歲,淳古比九皇。山岧岧兮江湯湯。
- 奉和圣制幸禮部尚書竇希玠宅應制尚書列侯第,外戚近臣家。飛棟臨青綺,回輿轉翠華。日交當戶樹,泉漾滿池花。圓頂圖嵩石,方流擁魏沙。豫游今聽履,侍從昔鳴笳。自有天文降,無勞訪海槎。
- 次韻和答斯遠入城見迎詩四海豈不廣,一身何所歸。倦游成白首,知已固黃扉。愧我尚斗食,如君猶褐衣。長年恨相遠,晚歲得相依。
- 八聲甘州(歷下立春)謂東風、定是海東來,海上最春先。乍微陽破臘,梅心已省,柳意都還。雪后南山聳翠,平野欲生煙。記得相逢日,如上林邊。莫嘆春光易老,算今年春老,還有明年。嘆人生難得,常好是朱顏。有隨軒、金釵十二,為醉嬌、一曲踏珠筵。功名事,算何如此,花下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