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西湖
余生自負澄清志。更有誰、磻溪未遇,傅巖未起。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問孤山林處士,但掉頭、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翻譯和注釋
譯文
眼前這一彎湖水(西湖),似乎只有一勺那么大,而目渡江以來,這里就成了君臣上下的偏安之地,在此整日歌舞沉醉,竟然已有百年,回頭眺望古都,那洛陽的花石已化為灰燼,京都汴梁的宮殿已經是淹沒在渺渺煙霧中的黍離之地。南渡以后,已經沒有人再去記掛往日的故地,時間久了,連那些空發(fā)感嘆的人也沒有了。西湖上一片笙管笛簫之聲,那精美的船只上仕女雜坐,笑聲不斷,歌舞不絕。而那像祖逖一樣誓將中流擊楫、收復中原的人卻又在哪里呢?故土沉淪、帝王被擄之千古恨事,什么時候才能得到雪洗呢?
我像那個范滂一樣,生平懷著收復失地、再振國威的雄心壯志,一心想要澄清中原,然而卻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如同那未遇到文王的姜尚,沒被高宗舉用的傅說。現在國事要依靠什么來支撐呢?這長江不過是只有一衣帶寬而已,那些君王臣子卻都說有此天險大可以安然無憂。那些士大夫們依然不問國事,我原本想要和他們議論時局、商討國事,他們卻學林逋隱居觀梅,忘懷國事,寄情于山水,并以此相標榜。如此情狀,天下大事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金縷詞”、“金縷歌”、“風敲竹”、“賀新涼”等,此調聲情沉郁蒼涼,宜抒發(fā)激越情感,歷來為詞家所習用。
一勺:形容西湖湖小水淺。
渡江:指宋高宗建炎元年渡過長江,在杭州建都。
洛陽花石:椐宋人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載:“洛陽以園林著稱,多名花奇石?!彼位兆趷凼?,曾從浙中采集珍奇觀賞石,號花石綱。
新亭:又名勞勞亭,建于三國吳時,位于南京。當年東晉渡江后,貴族每逢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便登上新亭賞景飲酒。一次有人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北娙吮蓖蕠?,相視而泣。(《世說新語》)
簇樂:多種樂器一起演奏。
中流擊楫:《晉書·祖逖傳》中載:“逖統(tǒng)兵北伐,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不能請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br />千古恨:指宋徽宗、宋欽宗被金人擄走的靖康之恥。
磻(pán)溪:指姜太公在磻溪垂釣,遇周文王而拜相的故事。
傅巖:相傳傅說原是傅巖地方的一個筑墻的奴隸,后成了商王武丁重用的大臣。
林處士:林逋,北宋人,隱居西湖孤山三十年,養(yǎng)鶴種梅。喻指那些不問國事的清高之士。
賀新郎·西湖問答
問:《賀新郎·西湖》的作者是誰?
答:賀新郎·西湖的作者是文及翁
問:賀新郎·西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賀新郎·西湖是宋代的作品
問:賀新郎·西湖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一勺西湖水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一勺西湖水 出自 宋代文及翁的《賀新郎·西湖》
問:一勺西湖水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一勺西湖水 的下一句是 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問:出自文及翁的名句有哪些?
答:文及翁名句大全
賀新郎·西湖賞析
“一勺西湖水”,起句點題。一勺,比喻西湖范圍小,溶量淺。然而這一彎湖水,竟成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屏障。為加強語氣 ,作者連用“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兩個排比句,犀利揭露南宋歷朝君王固循保守腐朽生活 ?!耙簧?”與“百年”形成了數字對比,形成鮮明對照,從北宋亡國的事實引出沉痛教訓,語氣轉為憂郁,如同在哭泣。洛陽是北宋的西京,城市繁榮,有各種奇花異石、園林勝景,它的興廢,標志著天下的治亂盛衰。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囿之廢興。”“高亭大榭,煙水焚燎,化而為灰燼。”李格非《洛陽名園記》本詞回首洛陽花石盡”好像化用此語而影射北宋末年的歷史?;兆谮w佶為建造壽出艮岳,派朱勔到江南一帶收取奇花異石,擾亂百姓,直接引發(fā)方臘起義,最后,金兵終于滅掉北宋王朝 ,故都淪陷。作者有感于此,眺望北方,洛陽花石已化為灰燼,汴京宮殿亦已成為黍離之地,淹沒于迷茫煙霧之中,歲月漸久,南渡君臣也已將它遺忘?!盎厥住倍渫ㄟ^回憶和想象“洛陽花石”和“黍離之地”,盛衰互相對比,撫今追昔,諷刺意義已十分明顯 ,“更不復 ,新亭墮淚”“更不復”三字領起,遞進一層,由微婉的諷刺轉而直接抨擊現實。繁華的故都已荒敗不堪,南渡君臣又不思收復,甚至沒有一個空發(fā)感嘆的人存在!作者內心的悲憤再也壓抑不住,語調也由抑郁低沉轉為亢奮激越?!按貥芳t妝搖畫舫”,指的是湖上笙簧競奏仕女混雜尋歡作樂景象。面對這種場面,作者禁不住想起西晉末年祖逖中流擊楫、矢志北伐的故事。祖逖的誓言猶縈繞在耳邊,可眼前滿載“簇樂紅妝”的西湖畫舫中,卻不能找到他的身影,一邊是淪陷荒蕪的國土,一邊是紙醉全迷的生活,因此作者禁不住要迸發(fā)出“千古恨,幾時洗”這樣悲憤填膺的呼聲。
以上由西湖游樂觸景生情引出縱論國事,悲憤苦悶的情懷 。下片緊承“ 千古恨,幾時洗”而發(fā)表政見,評論時事。
“余生自負澄清志。更有誰、磻溪未遇,傅巖未起?國事如今誰倚仗?”三句表明作者立志救國的凌云壯志和要求朝廷起用賢才的愿望。澄清志,見《后漢書·范滂傳》:“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背浞直憩F作者欲挽狂瀾、澄清中原的政治理想與抱負?!按懴从觥焙汀案祹r未起”,分別用姜太公遇周文王和殷高宗重用傅說的典故,指明必須大力起用賢才才能振興國運,謀圖規(guī)復,“國事如今誰依仗?衣帶一江而已”兩句,回答結合,腐敗不堪的南宋王朝不懂得依靠人力而只想倚仗長江天險,這種盲目求安的心理,給予辛辣的諷刺?!耙聨А敝傅氖情L江之狹窄不足憑借?!氨愣嫉?、江神堪恃”是對一班昏庸君臣亡國論調的揶揄諷刺之詞。最后,“借問”幾句,筆鋒一轉,對士大夫中不問國事的風氣也作了尖銳的批評 。南宋國力衰弱 ,朝廷當然要負主要責任 ,但是一些自命不凡的士大夫 ,卻一味寄情于山水,對國事不聞不問,也加劇了社會政治的危機。孤山林處士,指北宋初年的高士林逋,他隱居在西湖的孤山 ,種梅養(yǎng)鶴 ,一生不做官。他生當北宋太平之世,不求宦達,可以說是清高的表現。但南宋后期國家危機四伏,這班士大夫卻以忘卻國事互相標榜,這無疑是消極逃避責任的表現 ,因此難怪作者要發(fā)出“天下事,可知矣”如此沉重的感慨了。聯(lián)系上片歇拍“千古恨,幾時洗”,可見作者內心的憂憤之情!這首詞不遺余力地抨擊當時茍安之風,詞中多用設問和感嘆句 ,形式多樣作者或通過對比提問 ,如“簇樂紅妝搖畫舫,問中流擊楫誰人是”,或自問自答,如:“借問孤山林處士,但掉頭,笑指梅花蕊”,或通過發(fā)問表感慨,如:“千古恨,幾時洗”。此詞語言風格的散文化,議論化傾向明顯,這是辛氏詞人“以文為詞”的一個突出特點,此詞總起來看,可以說是南宋詞中的《陳政事書》。
該詞上片劈頭三句,即作當頭棒喝,揭露了宋室南渡后統(tǒng)治階級在西子湖上歌舞升平、醉生夢死的生活。據《古杭雜記》載,文及翁是蜀人,及第后與同年在西湖游集,別人問他:“西蜀有此景否?”這就引起他無窮感觸,賦此詞作答。西湖面積并不小,作者為什么說只是“一勺”呢。或以為這是作者登高俯瞰時的一種視覺,其實不然。西湖代指臨安,臨安又隱寓東南半壁。南宋統(tǒng)治者耽樂于狹小的河山范圍之內,全然將恢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大業(yè)置之度外,作者有憤于此,故云“一勺”,亦猶昔人諷刺蝸角觸蠻,井底之蛙,眼界狹窄,心志低下,明眼人不難看出選擇這兩個字中所寓托的譏諷憤激之意,接以“渡江來”兩句,作者的用心更覺顯豁?!盎厥住眱删?,由眼前所見遙想早已淪亡的中原故土。“洛陽”,借指北宋故都汴京,亦借以泛指中原。宋徽宗曾派人到南方大肆搜括民間花石,在汴京造艮岳,這是北宋滅亡的原因之一。北宋已矣,花石盡矣,如今只剩下了渺渺荒煙,離離禾黍。歷史的教訓是如此慘痛,然而如今“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連在新亭哀嘆河山變色而一灑憂國憂時之淚的人也找不到了。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記載說:“過江諸人(指晉室南遷后的統(tǒng)治階級上層人物),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三國吳時所建,在今南京市南),藉卉(坐在草地上)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皆相視流淚。惟王丞相(王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這里就是用的這個事典?!案粡?、新亭墮淚”,語極沉郁。東晉士人南渡后,周侯等人尚因西晉滅亡,山河破碎而流淚,現在就是這樣的人也沒有,他們只知一味“簇樂紅妝搖畫舫”,攜帶著艷妝的歌妓,蕩漾著華麗的游船,縱情聲色于水光山色之中,還有誰人能像晉代的祖逖一樣,擊楫中流,誓圖恢復呢?!扒Ч藕?,幾時洗?”故意用詰問語氣出之,其實則是斷言當權者如此耽于佚樂,堪稱千古恨事的靖康國恥便永無洗雪之日了。悲憤之情,躍然紙上,幾于目眥盡裂。
換頭三句轉寫自己和其他人才不被重用的憤懣之情,既與上片歌舞酣醉,不管興亡、毫無心肝的官僚士大夫作鮮明的對比,又同上片“問中流、擊楫何人是”一句相呼應。“余生”句用《后漢書·范滂傳》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作者在這里自比范滂。“更有誰”兩句,用姜子牙、傅說兩人的事典。相傳姜子牙隱居磻溪(今陜西寶雞東南)垂釣,周文王發(fā)現他是人材,便用為輔佐之臣,后終于佐武王消滅了商朝。相傳傅說在傅巖(今山西平陸)筑墻,殷高宗用為大臣,天下大治。姜、傅兩人,在這里代表當代“未遇”、“未起”的人材。三句意為當今人材多的是,問題在于統(tǒng)治者沒有發(fā)現、沒有起用而已。國勢危殆,人材不用,統(tǒng)治階層憑借什么來抵御強大的元蒙軍隊。“國事”兩句,自問又復自答:只是倚仗“衣帶一江”罷了。朝廷不依靠人材,徒然憑借長江天險,甚至還可笑地說是“江神堪恃”。這里再一次對當權者進行了無情的冷嘲熱諷。朝廷重臣顢頇昏聵,像北宋初期“梅妻鶴子”、隱居孤山的林逋那樣自命清高的士大夫們又如何?!暗纛^、笑指梅花蕊!”問他們救亡之事,他們卻顧左右而笑道:“你看,梅花已經含苞待放了!”作者對這些人深表不滿之意,與有澄清天下之志,有姜、傅之才具的愛國志士又是一個對比。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揭露、對比,最后逼出“天下事,可知矣”六字收束全篇,在極端悲憤之中,又發(fā)出了無可奈何的浩嘆,讀之令人扼腕,使人發(fā)指。
作者在詞中表達了對國事的深刻的危機感,揭示了南宋小朝廷岌岌可危的現狀,批判、諷刺了酣歌醉舞的南宋執(zhí)政者和逃避現實的士大夫。這些揭露和鞭笞,是通過近乎議論散文的筆法,一系列的設問、發(fā)問,以及縱、橫兩個方面的反復對比,一層遞進一層、一環(huán)扣住一環(huán)地表現出來的。明末張岱《西湖夢尋》康熙刻本王雨謙批語說:“宋室君臣不以精神注燕汴,而注之一湖?!蹦纤涡〕⒌淖罱K覆亡,其主要原因蓋在于此。而詞人處在宋亡之前,即已逆料到這一歷史悲劇的不可避免,可見他在政治上還是很有預見的。
- 贈同志忘情三十載,曾不厭頑疏。白石能同煮,青山亦共居。猨聲依樹樂,鳥影入云虛。聞道黃精熟,相呼又荷鋤。
- 奚通直挽詩自昔高陽里,嘗推月旦評。華簪先德齒,朱紱羨恩榮。奴豈謀干樹,金方笑滿籯。有孫看鼎貴,鐘慶驗佳城。
- 敘吟多慚到處有詩名,轉覺吟詩僻性成。度水卻嫌船著岸,過山翻恨馬貪程。如仇雪月年年景,似夢笙歌處處聲。未合白頭今已白,自知非為別愁生。
- 歡物吟水風涼,火風熱。土風和,石風冽。
- 得雨移刻即止惜乎不廣驟雨滂沱若救焚,痡瘏時暫慰勞勤。若教千里均霑渥,多稼看看勝□云。
- 初伏日招王幾道小飲北園數畝官墻下,嗟我官居如傳舍。滹沱北渡馬踏冰,西山病歸花已謝。落英不見空繞樹,細草初長猶可藉??請@一鎖不復窺,不覺芳蹊繁早夏。隔墻時時聞好鳥,如得嘉客聽清話。今朝試去繞園尋,綠李橫枝礙行馬。蒲萄憶見初引蔓,翠葉陰陰還滿架。紅榴最晚子已繁,猶有殘花藏葉罅。人生有酒復何求,官事無了須偷暇。古云伏日當早歸,況今著令許休假。能來解帶相就飲,為子掃月開風榭。
- 次天字韻答岑巖起一聲清蹕霧開天,百辟心莊豈貌虔?;仡欝@君珠玉側,同升愧我粃糠前。裴回月色留壇影,縹緲松香泛蠟煙。(近制,以椽燭松明易糝盆。)莫嘆郎潛生白發(fā),圣朝求舊鄙鳶肩。
- 湖上招故人柳影依窗過,荷香拂枕浮。云邊山近雨,石下水通秋。白藕離新斸,嘉魚落晚鉤。還同動情興,已為掃西樓。
- 美女篇芙蓉開綠水,青松映海棠。新晴沐膏雨,艷色明朝陽。綽約延姝子,轉盼流輝光。被服妖且妍,細浥薔薇香。下有合歡帶,繡作雙鴛鴦。上有雙同心,結作明月璫。珠環(huán)垂兩耳,翠鳳翹釵梁。瓊鉤約雙袖,提籠學采桑。采桑城南隅,五馬停路傍。調笑不一顧,但見桑條長。歸來候蠶眠,靜坐調笙簧。結發(fā)事夫婿,誰羨樂家王。
- 醉蓬萊(新荔枝)正火山槐夏,黛葉緗枝,荔子新摘。千里馳驅,薦仙源佳席。浪比龍睛,未輸崖蜜,燦爛然紅摘。滿貯凋盤,纖纖素手,丹苞新擘。梨栗粗疏,帶酸橘柚,凡品多般,總羞標格。何似濃香,洗煩襟仙液。為愛真妃,再三珍重,價傾城傾國。玉骨冰肌,風流醞藉,直宜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