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北方邊塞隔斷白云,春天時節(jié)明月初升。
面對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別離惆悵滿胸。
花瓣掛滿清涼露珠,檐邊滴盡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贈什么?獻書論政是我初衷。
注釋
紫塞:原指長城,其土紫色。這里泛指北方邊塞。
青春:此指春天。
滴瀝:形容滴水。
大臣書:《漢書·東方朔傳》載,漢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東方朔便上書自薦,自稱可以當“天子大臣”。陳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詣闕進上《諫靈駕入京書》和《諫政理書》,可謂上了“大臣書”。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問答
問:《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
答: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的作者是陳子昂
問: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是唐代的作品
問:紫塞白云斷,青春明月初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紫塞白云斷,青春明月初 出自 唐代陳子昂的《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
問:紫塞白云斷,青春明月初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紫塞白云斷,青春明月初 的下一句是 對此芳樽夜,離憂悵有余。
問:出自陳子昂的名句有哪些?
答:陳子昂名句大全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賞析
這首詩詩繼續(xù)寫宴會上的情景,詩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書論政,傾吐自己立志為國建功立業(yè)的宏大理想。
后首詩開頭“紫塞白云斷,青春明月初”二句寫景,前句寫旅程之展望,為虛寫;后句寫眼前之場景,是實寫。此聯(lián)形式上為對仗,內容上既點明詩題的“春夜”,又可見一種高邁的情懷。接著“對此芳樽夜,離憂悵有馀”二句,是說雖然處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這個充斥著離情別意的場面上,一切都變得黯然,用的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滿,滴瀝檐宇虛”渲染了離別時的凄冷情境,這兩句與前首五六兩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從景物描寫中可見人物心理,表達出朋友離別依依不舍的深情。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懷君欲何贈?愿上大臣書?!北砻髯髡叽诵蟹菫槠渌?,而是向國家獻書論政,本是為了政治事業(yè)。因此他對友人沒有什么世俗禮品可贈,只愿他們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這次遠行。由于有這樣的思想基礎,因而詩篇雖略有感傷色彩,但基調卻高昂明快,并不給人以任何低徊悲抑之感。
這組詩因反復渲染離情而帶上了一層淡淡的愁緒,但作者并沒有套用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卻在沉靜之中見深摯的情愫。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應不溫不火?!盎稹眲t悲吟太過而感情淺露;“溫”則缺乏蘊藉而情致不深。詩寫離情別緒意態(tài)從容而頗合體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氣象至為雍雅,不作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 伯氏自吳門來輦下再宿即別把酒論新事,移床問故山。桑麻云已長,親戚喜相安。斷雁江湖外,馳心夢寐間。兩年三度別,此別覺尤難。
- 和張二十五春日見寄五首莫恨生華發(fā),唯須不負春。風光無老少,祗屬有情人。
- 寄李叔器兼寄毛伯明張王臣康叔臨三首向來相別恨匆匆,別復長思講學功。江水無由至雙鯉,春風又是起歸鴻。
- 錢子高挽歌二首象設如平昔,升堂不見君。尚疑言笑在,忽念死生分。清論千秋雪,浮榮一片云。泉臺多少路,何處復修文。
- 攝事十三首麗斫割牲,以炰以烹。博碩肥腯,芳羞神明。祖考來格,享于克誠。如聞聲欬,式燕以寧。
- 花想容(武陵春)南國佳人推阿秀,歌醉幾相逢。云想衣裳花想容。春未抵情濃。津亭回首青樓遠,簾箔更重重。今夜扁舟淚不供。猶聽隔江鐘。
- 近故魏國夫人盧氏挽歌辭三首素節(jié)勤仍儉,清風冷似冰。秋衣孟光布,夜績敬姜燈。拱木霜何早,同塋雪政凝。郎君一夔足,再看九霄鵬。
- 新年梅花枕上聽司晨,起綰金章候拜親。喜對慈顏看鋪鬢,發(fā)雖疏脫未如銀。
- 富陽道中早行山腰宿霧遠模糊,水面柔云近有無。青女妝成連夜粉,鮫人啼盡一川珠。陽光稍稍褰層箔,春色徐徐殿畫圖。試向東風揩病目,駕天青浪麥平鋪。
- 題破塵讀經所試為眾生破一塵,出經為筏度滄溟。待渠到岸無驚畏,復破微塵納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