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沿著山崖上的小路,腳踏著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巖石被寒冷的云朵環(huán)繞著。
隱者飲著自己釀制的好酒不出家門,殘花落滿地面,絲毫沒有人的行跡。
注釋
①徑:小路。
②崖:山崖。
③蒼:深青色。
④塢:山坳。
⑤抱:環(huán)繞,圍繞。
⑥山翁:指詩題中詩人所訪的隱者。
⑦酒熟:酒釀制結(jié)束。
訪隱者問答
問:《訪隱者》的作者是誰?
答:訪隱者的作者是郭祥正
問:訪隱者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訪隱者是宋代的作品
問: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寒云抱泉石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寒云抱泉石 出自 宋代郭祥正的《訪隱者》
問: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寒云抱泉石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寒云抱泉石 的下一句是 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問:出自郭祥正的名句有哪些?
答:郭祥正名句大全
訪隱者賞析
這首小詩,前兩句寫“訪”。詩說一條小路,沿著山崖,靠著青翠的山壁,直通向山的深處,山中寒云繚繞著山泉危石。詩極力鋪寫了隱者所居之地的環(huán)境,通過這幽深靜闃的環(huán)境,突出隱居在這里的人的避世脫俗、高蹈絕塵的襟懷,未寫人而人已呼之欲出。第一句的詩眼“踏”字下得很切,呼應詩題“訪”字,使山景是作為詩人在來訪途中所見,山路與山坳的兩組景色也分出了先后層次,益顯得山高幽深。如改成“近”、“貼”等類詞,便成了單純寫景,跌入下乘。第二句的“抱”字,形象地刻繪出泉水蜿蜒、山石清秀、云氣繚繞的景況,很見錘煉之工。
三、四句寫隱者喝著自釀的酒,頹然醉倒,足不出戶,門外落紅滿地,無人灑掃。這兩句不直說隱者之高,只是通過他疏懶閑適、脫略形骸的生活,表現(xiàn)他與世無爭、萬事不關(guān)心的淡泊情懷,與宋邵雍《安樂窩》絕句中的后兩句“擁衾側(cè)臥未欲起,簾外落花撩亂飛”極為相近。詩即事達情,與上兩句的景物描寫合成一個整體,由此表達自己對隱者的崇敬。
在中國古代的詩歌中,出仕與歸隱是一對矛盾。由于自身的抱負與向往在現(xiàn)實中得不到滿足,便促使詩人們轉(zhuǎn)而贊美自然,贊美返回自然的隱士。自從陶淵明熱衷于“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的生活以來,不少詩人謳歌無憂無慮、沉湎自然的生活,要“獨無外物牽,道此幽居情”(韋應物《幽居》)。發(fā)展到最后,把疲倦于現(xiàn)實生活的觀念進一步變化成疲倦于一切,連日常的應酬、灑掃,朋友間的來往也不放在心上,以門外青苔、落花不掃、人跡不到為高,如賈島詩所述“自從居此地,少有事相關(guān)。積雨荒鄰圃,秋池照遠山。硯中枯葉落,枕上斷云閑”,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郭祥正這首詩的三、四句,贊賞隱士閉門飲酒,門無人跡,落花狼藉,也是這種思想的延伸,可視作中國寫隱士的詩的共同點。
- 峽山寺地辟天分碧峽嵬,雷奔電激駕潮回。神移古殿名猶在,石架禪房勢欲摧。璧月近依朱檻轉(zhuǎn),冰泉暗度白云來。南游瘴國吾何恨,懷抱多從此地開。
- 賦得沙際路,送從叔象標簽:離別獨樹沙邊人跡稀,欲行愁遠暮鐘時。野泉幾處侵應盡,不遇山僧知問誰。
- 閬州東園十詠藥欄玉筍齊抽日,金釭競列時。自然俱可愛,莫放畫簾垂。
- 偈頌四十一首他家自有通霄路,何用從容求別路。巍巍絕頂落潭底,峭峭家風吹滿路。
- 酬張?zhí)M砬锱P病見寄高才淹禮寺,短羽翔禁林。西街居處遠,北闕官曹深。君病不來訪,我忙難往尋。差池終日別,寥落經(jīng)年心。露濕綠蕪地,月寒紅樹陰。況茲獨愁夕,聞彼相思吟。上嘆言笑阻,下嗟時歲侵。容衰曉窗鏡,思苦秋弦琴。一章錦繡段,八韻瓊瑤音。何以報珍重,慚無雙南金。
- 菩薩蠻云屏月帳孤鸞恨。香消玉減無人問。斜倚碧瑯玕。蕭蕭生暮寒。低垂雙翠袖。袖薄輕寒透。庭院欲黃昏。凝情空斷魂。
- 霜天曉角·題采石蛾眉亭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怒潮風正急。酒醒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天外、遠煙碧。
- 望仙門玉露金風月正圓。臺榭早涼天。畫堂嘉會,組繡列芳筵。洞府星辰龜鶴,來添福壽。歡聲喜色,同入金爐泛濃煙。清歌妙舞,急管繁弦。榴花滿酌觥船。人盡祝、富貴又長年。莫教紅日西晚,留著醉神仙。
- 送錢拾遺歸兼寄劉校書墟落歲陰暮,桑榆煙景昏。蟬聲靜空館,雨色隔秋原。歸客不可望,悠然林外村。終當報蕓閣,攜手醉柴門。
- 謹和老人初冬寓筆十絕平泉草木須臾夢,金谷鶯花一撮塵。富貴若生根到底,兩家占斷別無人。
- 10狩獵小廚官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