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問答
問:《鷓鴣天》的作者是誰?
答:鷓鴣天的作者是辛棄疾
問:鷓鴣天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鷓鴣天是宋代的作品
問:鷓鴣天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出自 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
問: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的下一句是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問:出自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
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鷓鴣天賞析
上片先從寫景下筆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薄傲列戮G”,點明季節(jié)為早春;“晚日寒鴉 ”,點明時間是傍晚。這景,是襯情之景。太陽即將落山,寒鴉正在歸巢,極易令人引起對舊人的懷念,以孤獨寂寞之感嘆,而光線暗淡的“晚日 ”,又極易令人引起遲暮之想、不快之情,叫聲凄婉的“寒鴉”,又極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煩躁 ,所以在“ 晚日寒鴉”之后,緊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先寫景后抒情是詞人慣用手法 ,作者更是應用自如。“柳塘新綠”,是美好的景色,當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縷“溫柔”之情,使她眼里看出了景色的“溫柔”。但是,細柳新蒲為誰綠”呢?無限“溫柔”為誰存在呢?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边@“溫柔 ”的“柳塘新綠”之景,也同樣,只能使“ 一片愁”增濃?!皽貪狻敝爸弧皡s”字,旨在挑明樂景與哀情的不一致。接下來的“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緊承上文的“一片愁 ”,是假設 ,是愿望同時也是深沉的感嘆。
這“眼底”的“離恨”,聯(lián)系上文,又是“一片愁”之原因的展現(xiàn) 。“不信人間有白頭 ”,是以“眼底無離恨?為條件的,現(xiàn)在既是“眼底”充滿了“離恨”的那末“人間”就只能“有白頭”了。這是以婉曲的方式來強調(diào)“離恨”之傷人,離恨使人“白頭 ”。這兩句,若直言之,就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思君令人老 ”。這兩句的言外之意,是殷切地希望“眼底”真的“無離恨”,“人間”永遠無“白頭”。
上闋四句,作者以正反兩種手法,也主人公的愁思,細品味感情尚未至高潮,但已是郁積心中,只待一發(fā)。
過片以下 ,愁思進入另一層次 ,即由概括地說“一片愁 ”,變?yōu)橥ㄟ^具體行為來寫“ 相思”之情,深化“一片愁 ”。“腸已斷 ,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是一個行為,極寫女主人公離別之恨、相思之深。這將上片積情一、引噴發(fā),悲情頓上一層。離恨相思,她內(nèi)在的是柔腸已經(jīng)寸斷,外表則是盈盈粉淚難收,“重上小紅樓”?!靶〖t樓”,當是她與自己心上人曾經(jīng)共同地方。今天“重上 ”這“小紅樓”,恐怕是為的要重溫昔日攜手并肩、恩恩愛愛的歡樂,幻想著心上人可能仍在樓上。真是“離別腸應斷,相思骨合銷 ”(陳后主《寄碧玉詩 》)。這女主人公的感情,是多么纏綿悱惻,多么凄楚動人?。〗Y尾的“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進一步表現(xiàn)女主人公的癡情。她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視線已被青山遮斷,心上人是看不到的,正如歐陽修在《踏莎行》中所說的那樣:“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然而對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著樓上的闌干遠望。明知憑欄無用,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闌干而遠望。其癡情若此,令人感嘆!以“頻倚闌干不自由”這句作結 ,實有“神馀言外”之妙。
下闋里作者抓住女主人公幾個典型行為,通過“難收”“重上”“情知”頻倚”等詞,準確地描寫了,主人公癡情中身不由已的樣子,其內(nèi)心的思愁也不言自顯。
這闋詞雖然是“代人賦 ”,但在封建社會里,思婦是普遍存在的,思婦詩頗多亦有深厚的傳統(tǒng),因此稼軒寫主人公之苦悶愁思能感同身受,寫來其情不虛,其意不隔,“情真景真,與空中語自別”(許昂霄《詞綜偶評》)。我們大膽假想,也極有可能是以“代人賦”為障眼法,借以自寫情懷 ,如李義山之《代贈》、蘇東坡之《少年游·潤州作代人寄遠》之類。
- 夜坐看搊箏調(diào)箏夜坐燈光里,卻掛羅帷露纖指。朱弦一一聲不同,玉柱連連影相似。不知何處學新聲,曲曲彈來未睹名。應是石家金谷里,流傳未滿洛陽城。
- 題濟川橋十二闌干百盡臺,登臨洗盡眼中埃。沙痕長與水吞吐,橋影不妨船往來。兩岸樓臺隨世換,四山圖畫自天開。槎邊今古無窮思,都付西風酒一杯。
- 楊柳枝挼碎梅花一斷腸。送斜陽。風煙縹渺月微茫。又昏黃。平野寒蕪何處斷,接天長。短籬淺水橘青黃。度清香。要做神仙,煉丹工夫,譬之似閑。但姹女乘龍,金公御虎,玉爐火熾,土釜灰寒。鉛里藏銀,砂中取汞,神水華池上下間。山田內(nèi),有一條徑路,直透泥丸。一聲雷震昆山。真橐龠、飛沖夾脊關。見白雪漫天,黃芽滿地,龜蛇繚繞,烏兔掀翻。自古乾坤,這些離坎,九轉(zhuǎn)烹煎結大還。靈丹就,未飛升上闕,且在人寰。
- 棹雪放船中流天模糊,淅淅霎霎鳴茭蘆。萬頃剎那成玉壺,柔艫蕩漾歌吳歈。老漁直前相招呼,骨相子猷洵且都。其人豈是斯人徒,相顧而笑掀虬須。汝為汝兮吾非呈,剡溪風影今何如。誰能為人作畫圖,予方奪臂持竿獨釣于江湖。
- 舟中雜紀 其三楊柳青云合,芙蓉錦幛開。船從湖上過,人在畫中來。莫問桓伊笛,且傳袁紹杯。明朝歸醉李,舒嘯漫徘徊。
- 和人寄寇昌朝韻久料騰驤空冀北,如何留滯困周南。聞君載酒訪狂客,把酒為君當劇談。上國分攜今已久,丹砂未就我懷慚。六蜚駕馭須天馬,吾恐驊騮備兩驂。
- 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蘭生百末,申以貳觴。神具醉止,爛其容光。遺之旋兮,羽術委蛇。偃蹇高驤,遺此蕃釐。
- 水龍吟 送侍御安公陜西行臺,用馬西麓韻瘦筇攜得風煙,歸來擬待閑吟嘯。濟時人物,天公又早,安排都了。鳳詔泥封,烏臺霜凜,好音新報。見西山一帶,浮嵐滴翠,晚色又添多少。千里威聲先到。正秋風渭波寒早。袖中霹靂,何須直把,世間驚倒。激濁揚清,提綱振紀,要歸中道。但從今剩把,救民長策,向燈前草。
- 送李新州清絕湘南地,鄉(xiāng)間見老成。蔽棠方有望,折柳卻關情。側聽輿人誦,還新月旦評。相望幸鄰壤,猶得借余明。
- 丹陽道中流寓人累土編茅古制庳,官田種秫得沽私。自言身健無徭役,猶勝平生江北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