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春感)
見杏臉桃腮,胭脂微透。
一霎兒晴,一霎兒雨,正是催花時候。
淡煙細柳如畫,雅稱踏青攜手。
怎知道、那人人,獨倚闌干消瘦。
別后。
音信斷,應(yīng)是淚珠,滴遍香羅袖。
記得年時,膽瓶兒畔,曾把牡丹同嗅。
故鄉(xiāng)水遙山遠,怎得新歡如舊。
強消遣,把閑愁推入,花前杯酒。
喜遷鶯(春感)問答
問:《喜遷鶯(春感)》的作者是誰?
答:喜遷鶯(春感)的作者是易祓
問:喜遷鶯(春感)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喜遷鶯(春感)是宋代的作品
問:喜遷鶯(春感)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帝城春晝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帝城春晝 出自 宋代易祓的《喜遷鶯(春感)》
問:帝城春晝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帝城春晝 的下一句是 見杏臉桃腮,胭脂微透。
問:出自易祓的名句有哪些?
答:易祓名句大全
- 自詠須白面微紅,醺醺半醉中。百年隨手過,萬事轉(zhuǎn)頭空。臥疾瘦居士,行歌狂老翁。仍聞好事者,將我畫屏風(fēng)。
- 句舊者今不見,今者舊不知。萬古明月在,千山黃云飛。
- 送李員外院長分司東都去年秋露下,羈旅逐東征。今歲春光動,驅(qū)馳別上京。飲中相顧色,送后獨歸情。兩地?zé)o千里,因風(fēng)數(shù)寄聲。
- 仁宗皇帝挽辭四首憑幾微言絕,群臣涕泗揮。哀號三級陛,縞素九重圍。天上仙游遠,宮中御座非。最悲帷幄侍,不復(fù)未明衣。
- 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吾友東南美,昔聞登此樓。人隨川上逝,書向壁中留。嚴(yán)子好真隱,謝公耽遠游。清風(fēng)初作頌,暇日復(fù)銷憂。時與文字古,跡將山水幽。已孤蒼生望,空見黃河流。流落年將晚,悲涼物已秋。天高不可問,掩泣赴行舟。
- 冬夜聞蛩尚有一蛩在,悲吟廢草邊。想于深夜里,自憶早秋前。勝負皆成夢,孤寒似可憐。晚年飄泊老,此況亦同然。
- 玉帶生歌并序玉帶生,文信國所遺硯也。予見之吳下,既摹其銘而裝池之,且為之歌曰:玉帶生,吾語汝:汝產(chǎn)自端州,汝來自橫浦。幸免事降表,僉名謝道清,亦不識大都承旨趙孟俯。能令信公喜,辟汝置幕府。當(dāng)年文墨賓,代汝一一數(shù):參軍誰?謝皐羽;寮佐誰?鄧中甫;弟子誰?王炎午。獨汝形軀短小,風(fēng)貌樸古;步不能趨,口不能語:既無鸛之鵒之活眼睛,兼少犀紋彪紋好眉嫵;賴有忠信存,波濤孰敢侮?是時丞相氣尚豪,可憐一舟之外無尺土,共汝草檄飛書意良苦。四十四字銘厥背,愛汝心堅剛不吐。自從轉(zhuǎn)戰(zhàn)屢喪師,天之所壞不可支。驚心柴市日,慷慨且誦臨終詩,疾風(fēng)蓬勃揚沙時。傳有十義士,表以石塔藏公尸。生也亡命何所之?或云西臺上,唏發(fā)一叟涕漣洏,手擊竹如意,生時亦相隨。冬青成陰陵骨朽,百年蹤跡人莫知。會稽張思廉,逢生賦長句。抱遺老人閣筆看,七客寮中敢(口夭)怒?吾今遇汝滄浪亭,漆匣初開紫衣露,海桑陵谷又經(jīng)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洗汝池上之寒泉,漂汝林端之霏霧;俾汝畏留天地間,墨花恣灑鵝毛素。
- 梅怨幾年不見主人歸,及見開時又別離。若也有花無分賞,何如休種滿園池。
- 蕙花初開五言幽人非愛山,出山將何之。山居種蘭蕙,歲寒久當(dāng)知。初蓺止百畝,余地惜奚為?先生無廣居,千巖一茅茨。四面秪蓺蕙,中間才置錐。銳綠紛宿叢,修紫擢幼枝。孤干八九花,一花破初蕤。西風(fēng)澹無味,微度成香吹。燈夢得幽馥,月寫傳靜姿。我欲掇芳英,和露充晨炊。眷然惻不忍,環(huán)翫自忘饑。豈無眾花草,不愿秋不遲。種時亂不擇,歲晚悔可追。
- 一禪人出丐求頌一霎山前春雨乾,叢林氣韻洗衰寒。水明玉兔隨征棹,線重金鱗上釣竿。午缽莫嫌分飯甑,千僧無念集蒲團。化機妙應(yīng)頭頭準(zhǔn),手眼通身不著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