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楊貴妃絕代佳人與紅艷牡丹相得益彰,美人與名花常使君王帶笑觀看。動人姿色似春風能消無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貴妃雙雙倚靠著欄桿。
注釋
名花:指牡丹花。
傾國:指楊貴妃。
解釋:消除。
沉香亭:亭子名稱。在唐興慶宮龍池東。
清平調(diào)·其三問答
問:《清平調(diào)·其三》的作者是誰?
答:清平調(diào)·其三的作者是李白
問:清平調(diào)·其三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清平調(diào)·其三是唐代的作品
問:清平調(diào)·其三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出自 唐代李白的《清平調(diào)·其三》
問: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的下一句是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問: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清平調(diào)·其三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為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或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春天的一日,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因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三首,這是其中一首。
這一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揉合,融為一體:首句寫名花與傾國相融;二句寫君王的歡愉,“帶笑看”三字,貫穿了三者,把牡丹、貴妃、明皇三位一體化了。三、四句寫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貴妃賞花,所有胸中憂恨全然消釋。人倚闌干、花在欄外,多么優(yōu)雅,多么風流!全詩語言艷麗,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無怪乎深為玄欣賞,貴妃喜愛。
- 寄王愛梅諸生歸去暮庭空。塔下游觀倚瘦筇。千尺寶輪擎海月,七層金鐸語天風。升堂盡可同僧飯,持缽何須聽寺鐘。
- 新茶詠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三獻蓬萊始一嘗,日調(diào)金鼎閱芳香。貯之玉合才半餅,寄與阿連題數(shù)行。
- 東居 八折得黃花贈阿嬌,暗抬星眼謝王喬。輕車肥犢金鈴響,深院何人弄碧簫?
- 垂絲釣燕將舊侶。呢喃終日相語。似惜別離情,知幾許。誰與度。為向人代訴??粘?。謾千言百句。怎生會得,爭如作個青羽。又聞院宇。不在當時住。飛去無尋處。腸萬縷。寄暴風橫雨。
- 江上望皖公山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清宴皖公山,巉絕稱人意。獨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 逢錢塘詩僧把手忽相逢,開談究詩義。子雖浮屠流,乃抱風騷志。錢塘佳山水,一一助清思。何處最堪懷,飛來峰下寺。
- 最高樓無雙亭下,瓊樹正花敷。玉骨瑩云腴。已知傾國無能比,除非天上有仙姝。到揚州才見,是處俱無。比碧桃、也無二朵,算丹桂、止是一株。千萬卉,盡花奴。天教芍藥來驂乘,一春桃李作先驅(qū)。盡紅遮綠擁駐江都。
- 雙流旅舍每因髀肉嘆身閑,聊欲勤勞鞍馬間。黑黃旗端未免,會沖風雪出榆關(guān)。
- 風雨吟風騷騷,雨涔涔,長洲苑外荒居深。門外流水流澶漫,河邊古木鳴蕭森。夐無禽影,寂無人音。端然拖愁坐,萬感叢于心。姑蘇碧瓦十萬戶,中有樓臺與歌舞。尋常倚月復眠花,莫說斜風兼細雨。應不知天地造化是何物,亦不知榮辱是何主。吾囷長滿是太平,吾樂不極是天生。豈憂天下有大憝,四郊刁斗常錚錚。官軍擾人甚于賊,將臣怕死唯守城。又豈復憂朝廷苦弛慢,中官轉(zhuǎn)縱橫。李膺勾黨即罹患,竇武忠謀又未行。又豈憂文臣盡遭束高閣,文教從今日蕭索。若更無人稍近前,把筆到頭同一惡??蓢@吳城城中人,無人與我交一言。蓬蒿滿徑塵一榻,獨此閔閔何其煩。雖然小或可謀大,嫠婦之憂史尚存。況我長懷丈夫志,今來流落滄溟涘。有時驚事再咨嗟,因風因雨更憔悴。只有閑橫膝上琴,怨傷怨恨聊相寄。伯牙海上感滄溟,何似今朝風雨思。
- 論語君子不器大學真儒恥小成,一源體用要流行。當知萬物備於我,真自修身至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