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黃鶯啄花,紅色的花瓣從枝頭紛紛落下;燕子掠水,剪尾點破了水面,泛起縷縷細綠的波紋。天寒手冷,玉笙冰涼,吹奏一曲《小梅》,嗚咽回蕩響徹天空。這樣吹下去,一定會讓人和綠楊都會變得越發(fā)消瘦。
注釋
玉笙:珍貴的管樂器。
《小梅》:樂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如夢令問答
問:《如夢令》的作者是誰?
答:如夢令的作者是佚名
問:如夢令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如夢令是宋代的作品
問:如夢令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鶯嘴啄花紅溜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鶯嘴啄花紅溜 出自 宋代佚名的《如夢令》
問:鶯嘴啄花紅溜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鶯嘴啄花紅溜 的下一句是 燕尾點波綠皺。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如夢令賞析
②小梅:樂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評解】
這是一首春日懷人之作。眼前鶯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觸動了懷人的心緒?!靶∶贰币磺瑐鞒隽司d綿相思之情。這首詞構思新穎,輕柔典雅,工麗含蓄。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這首紀別之作,句最工麗。
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詞分兩截。前截兩句,描摹美妙的春光,以鶯燕去鋪寫。鶯用嘴啄花,現(xiàn)出紅溜;燕用尾剪波,蕩起綠皺。組織工整,色彩鮮明。用一“剪”字,尤為形象。后截四句,寫人的活動和形容。活動是吹笙,形容是消瘦。妙在寫吹笙時,用“寒”、“透”等詞,狀出了演奏的情況;寫消瘦時,用“綠楊”作比襯,
更為深刻。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開頭二句,鶯嘴啄花,已經(jīng)很美,綴以“紅溜”,似見花瓣落下,更覺幽雋。燕子從池上掠過,如剪的雙尾點破水面,泛起小小漣漪。二句描寫物態(tài),可謂細致入微,其中“溜”“皺”二字用得極巧,都突出了一個輕字。
前二句寫客觀景物,到“指冷”二句,始正面寫人。那是一位女子,她正在吹笙,曲子是《小梅花》。詞中“春透”二字,極為精煉含蓄,它可以讓人感到人間充滿春意,也可以覺得此時她春興正濃。從指冷笙寒到小梅開透,有一個感情變化的過程,即從情緒低落到情緒高漲,但詞人寫來流麗婉轉(zhuǎn),似乎不費力氣,同前二句相比,要自然得多 ,因而也雋永得多。詞筆至此,似乎出窮水盡,再無法發(fā)展;但到了“依舊,依舊”以下,情緒猛一跌宕,復又別開生面,出現(xiàn)了另一種境界。
人與綠楊俱瘦”,乃寫人物因傷春而瘦。本非落花時節(jié),而盛開的鮮花卻因鶯啄而墜落 ;池中綠波,亦并非微風吹拂,而系燕尾點成漣漪漪說明人當盛年,也系因外在感染而引起心靈上的波動。如此,又怎能不瘦呢?一個“瘦”字也包含著許多的憂思與哀感。
- 鼓澤新縣靖節(jié)祠已曾采石酹詩仙,又拜書巖薦菊泉。京口火頭才負乘,柴桑處士便歸田。馳驅(qū)名并諸公駕,尸祝誰碑百世賢。近代從容人死義,后先二尹合俱傳。
- 同竇、韋尋劉尊師不遇(三字為韻,愈分得尋字)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還隨躡鳧騎,來訪馭風襟。院閉青霞入,松高老鶴尋。猶疑隱形坐,敢起竊桃心。
- 松月冷颼颼松月冷颼颼,片片云霞起。匼匝[1]幾重山,縱目千萬里。溪潭水澄澄,徹底鏡相似。可貴靈臺物,七寶[2]莫能比。
- 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曾隨織女渡天河,記得云間第一歌。休唱貞元供奉曲,當時朝士已無多。
- 又塔院僧伽傳法處,阿育放光時。到頂直無縫,透心橫有枝。梅間詩鳳咮,竹裹酒鴟夷。醉上危層去,空明渺所思。
- 盤石篇盤盤山巔石。飄飖澗底蓬。我本太山人。何為客淮東。蒹葭彌斥土。林木無分重。岸巖若崩缺。湖水何洶洶。蚌蛤被濱涯。光彩如錦虹。高彼凌云霄。浮氣象螭龍。鯨脊若丘陵。須若山上松。呼吸吞船欐。澎濞戲中鴻。方舟尋高價。珍寶麗以通。一舉必千里。乘飔舉帆幢。經(jīng)危履險阻。未知命所鐘。??殖咙S壚。下與黿鱉同。南極蒼梧野。游眄窮九江。中夜指參辰。欲師當定從。仰天長太息。思想懷故邦。乘桴何所志。吁嗟我孔公。
- 沁園春以為嘆息。偶因庭竹有感,因作此詞春事方濃,寂寞此君,誰相品題。到僝桃僽李,鳩邊雨急,埋薇瘞藥,燕外泥肥。鳥影舒炎,黃埃漲暑,又過綠陰青子時。夫然后,向猷家載酒,詡室題詩。風標如此清奇。嘆世俗炎涼真可悲。看眼空凡木,云霄直上,心交古B230,霜雪相依。彈壓溪山,留連風月,紅紫紛紛誰似之。人間世,這淡中風味,兒輩爭知。
- 臨江使君陳華叟哀詩二首眾聞鳴鏑驚麕散,獨奮空拳躍馬迎。嚼齒罵聲殊未絕,歸元血面尚如生。睢陽合祀無南八,河北諸城有杲卿。可惜援師來已晚,當時巷戰(zhàn)只州兵。
- 送宋伯潛宰高安秋風日來諗,役車何時休。有鳴丘中琴,玉瓚懷黃流。此腰不可折,此笏未忍抽。亦入雁鶩行,而為稻粱謀。四海楊誠齋,吾道得自由。悠哉思萬端,哿矣試一籌。風詩訖於豳,易象重以周。
- 望越亭颯颯西風葉葉秋,誰家煙火起滄洲。乘閑不耐無機性,擬勸漁翁直釣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