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
繡被掩馀寒,畫幕明新曉。
朱檻連空闊,飛絮無多少。
徑莎平,池水渺。
日長風(fēng)靜,花影閑相照。
塵香拂馬,逢謝女、城南道。
秀艷過施粉,多眉生輕笑。
斗色鮮衣薄,碾玉雙蟬小。
歡難偶,春過了。
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調(diào)。
翻譯和注釋
譯文
高墻環(huán)繞重重深院,耳畔不時傳來燕啼鶯嗽。繡被抵御拂曉的殘寒,畫閣輝映朝霞的璀燦。朱紅的欄桿擁抱水天的空闊,飛舞的柳絮呵,何處才是你的邊沿?路上的青草,平整如剪;池中的春水,寬闊渺遠(yuǎn)。春日遲遲,風(fēng)也似在偷懶—花枝,把身影投向悠閑的水面。
塵霧的余香輕拂著馬的鞍,謝媚卿呵,與你幸會在城南路邊。面容比敷過胭脂還更覺秀艷,微笑似嫵媚的歌聲在耳邊震顫。色彩入時,著一身薄薄的春衫,面容如玉,鬢發(fā)似透明的雙蟬。相見恨晚,相愛恨晚,春天呵,離我們越去越遠(yuǎn)?聽,琵琶的旋律似流水潺潺,流不盡的是相思的幽怨。
注釋
謝池春慢:詞牌名,慢詞,與六十六字令詞《謝池春》不同。雙調(diào)九十字,仄韻格。
玉仙觀:在汴京城南,是當(dāng)時游人游春的名勝場所。
謝媚卿:北宋名伎。
繚墻重院:高墻繚繞的深宅大院。
朱檻:紅淳窗提。畫閣朱檻均指精美的建筑。
徑莎平:路上長滿了莎草。
塵香拂馬:指往玉仙觀途中,塵土和著花香撲面而來。
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問答
問:《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的作者是誰?
答: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的作者是張先
問: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是宋代的作品
問: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繚墻重院,時聞有、啼鶯到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繚墻重院,時聞有、啼鶯到 出自 宋代張先的《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
問:繚墻重院,時聞有、啼鶯到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繚墻重院,時聞有、啼鶯到 的下一句是 繡被掩馀寒,畫幕明新曉。
問:出自張先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先名句大全
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賞析
起首一句,點出主人公的居處所在?!皶r聞有”,承上句,乃由于高墻繚繞、院宇深邃的緣故,而接下句則為人在春眼之中的緣故。這時而一聞的鶯啼把人喚醒了?!袄C被掩余寒”,可見被未折疊,而“畫閣明新曉 ”,天已大亮了?!?朱檻連空闊”句承“畫閣”而寫居處環(huán)境,與“繚墻重院”相應(yīng),雖富麗然而寂寥 ,其境過清 。“飛絮知多少”暗點時令為暮春。這樣,春曉、恬睡、聞鳥,與“飛絮知多少”之景相連,就構(gòu)成一個現(xiàn)成思路,間接表現(xiàn)出濃厚的惜春情緒。“徑莎平”句以下續(xù)寫暮春景象,路上長滿野草,池面漸廣,風(fēng)平浪靜時,時有花影倒映?!叭臻L風(fēng)靜”與“閑”字表現(xiàn)出落寞蕭索的氣氛。這幾句暗示出詞中人在小園芳徑之上徘徊不定,百無聊賴的獨特情緒。
過片承上啟下。“塵香拂馬”,要去城南的玉仙現(xiàn) ,一路上愁紅慘綠 ,偏又不期然而然地,“逢謝女,城南道”。兩人早已互相慕名的,而百聞不如一見 ,于是“一見慕悅”。她明艷絕倫 ,秀麗出于天然,“秀艷過施粉”,雖只微微一笑,便有無限嫵媚而其衣色鮮艷奪目,日暖衣薄,更顯示出其身段之窈窕,就連她隨身佩帶之玉飾,雕琢成雙蟬樣,也格外玲瓏可愛。這里以工筆重彩,畫出一個天生麗人,從中流露出一見傾心的愉悅 。然而緊接六字“歡難偶,春過了”,是說有無窮后時之悔。從“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調(diào)”二句看,二人可說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了。用筆變化,有相得益彰之妙。作者并沒有花太多筆墨來寫二人相遇如何的交談或品樂,卻通過相顧無言的描寫將彼此的傾倒愛悅和相見恨晚的惆悵情緒表露得淋漓盡致。“春過了”三字兼挽上片,惜春之情與相見恨晚之悔打成一片,情景莫辯。
關(guān)于此詞的本事,《 綠宿新話 》卷上有一段引語,與此詞詞意大致相符:“張子野往玉仙觀,中路逢謝媚卿 ,初未相識,但兩相聞名。子野才韻既高,謝亦秀色出世,一見慕悅,目色相接。張領(lǐng)其意,緩轡久之而去。因作《謝池春慢》以敘一時之遇”。
- 中和樂九章。歌登封第一炎圖喪寶,黃歷開璿。祖武類帝,宗文配天。玉鑾垂日,翠華陵煙。東云干呂,南風(fēng)入弦。山稱萬歲,河慶千年。金繩永結(jié),璧麗長懸。
- 手種芙蓉入秋盛開空山寂寂朋游少,為愛風(fēng)姿手自栽。九十日秋猶暖熱,一枝謝又一枝開。
- 送八分書與友人繼以詩跁跒為詩跁跒書,不封將去寄仙都。仙翁拍手應(yīng)相笑,得似秦朝次仲無。
- 春詞八風(fēng)調(diào)養(yǎng)力,九地發(fā)生深。共被年豐賜,誰知日昃心。
- 滿庭芳井絡(luò)儲精,岷江鐘秀,挺生名世真賢。充閭佳氣,非霧亦非煙。況值小春時候,蓂背下、八莢爭妍。余波在,九華父老,歌頌播喧闐。三年。書治最,南唐重賦,一旦俱蠲。此恩垂不朽,刻石流傳。愿借滄溟為壽,玳筵上、滿吸長川。從茲去,鸞坡鳳閣,平步穩(wěn)登仙。
- 贈柘城簿王微之青衫得祿苦不足,白發(fā)生頭頗有余。賦就相如猶滌器,詩成賈島獨騎驢。先生五斗不掛眼,漫郎一官聊讀書。自古好賢慚好色,何人朝夕駕于株。
- 九疑山谿山相似路人疑,眾目祥觀固易知。厚貌深情懷險阻,離朱子羽謾揚眉。
- 放舟漫興宿雨喜初霽,湖光照人明。狂風(fēng)撼林木,萬里波濤清。放舟東山邊,蘭菊有奇英。實德自不掩,清香遠(yuǎn)相迎。侵晨來露布,已罷西南征。挺挺湖海豪,涕泗成縱橫。
- 朱放自杭州與故里相使君立碑回因以奉簡吏部楊侍郎制文片石羊公后,凄涼江水濱。好辭千古事,墮淚萬家人。鵩集占書久,鸞回刻篆新。不堪相顧恨,文字日生塵。
- 漁父詞/漁父搔首推篷曉色新。雪花飄瞥大江濱。漁父醉,不收緡。白髭紅頰玉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