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即位之初國事商,路線政策依父王。先王之道太精深,閱歷未豐心惶惶??v有群臣來相助,猶恐閃失欠妥當(dāng)。登位年輕缺經(jīng)驗,家國多難真著忙。繼承先王治國道,任賢黜佞肅朝綱。父王英明又偉大,佑我勉我身安康。
注釋
訪:謀,商討。落:始。
止:之。一說語氣詞。
率:遵循。時:是,這。昭考:指武王。
於(wū)乎:感嘆詞。悠:遠。
將:助。就:接近,趨向。
判渙:分散。
家多難:指國家多災(zāi)難。
紹:繼承。
陟(zhì)降:提升和貶謫。厥(jué)家:指群臣百官。
休:美。皇考:指武王。
明:勉勵。
訪落問答
問:《訪落》的作者是誰?
答:訪落的作者是佚名
問:訪落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訪落是先秦的作品
問:訪落是什么體裁?
答:詩經(jīng)·周頌·閔予小子之什
問:訪予落止,率時昭考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訪予落止,率時昭考 出自 先秦佚名的《訪落》
問:訪予落止,率時昭考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訪予落止,率時昭考 的下一句是 于乎悠哉,朕未有艾。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訪落賞析
周武王為太子時,因文王被商紂王囚于羑里,得以直接掌權(quán),處理朝政,控制大局,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經(jīng)驗,后又協(xié)助回歸的文王征服西方諸侯,攻伐征戰(zhàn),亦老到內(nèi)行。文王去世,武王即位,無驚無險,不僅局勢平穩(wěn),而且國力迅速增強,一舉完成滅紂革命,乃是水到渠成。
成王即位的情況則大不相同。武王于克殷后二年去世,留下巨大的權(quán)力真空,尚處孩提時期的成王根本無法填補,因此由武王之弟周公攝政輔佐。攝政只不過是通向新王正式治國的過渡,在這一過渡時期,周公不僅要日理萬機,處理朝政,而且要逐步樹立起新王即成王的天子權(quán)威,《訪落》便反映出這種樹立權(quán)威的努力。
《訪落》創(chuàng)作時間,應(yīng)是在武王去世、成王即位之時。《毛詩序》云:“《訪落》,嗣王謀于廟也?!边@個朝先王之廟、謀于群臣之舉,鄭玄箋認(rèn)為是在“成王始即政”時??追f達疏對這一時間所作的界定更為明確:“此‘未堪家多難’,文與《小毖》正同,但鄭以此篇在居攝之前,《小毖》在致政之后。”由于“成王始即政”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在繼武王位之時,一是在周公攝政結(jié)束還政之時。鄭箋用“始即政”是一個含混的時間概念,因此孔疏的明確界定十分必要。后世出現(xiàn)了因含混而生的歧解。如朱熹《詩集傳》在《閔予小子》篇末云:“此成王除喪朝廟所作,疑后世遂以為嗣王朝廟之樂。后三篇(指《訪落》、《敬之》、《小毖》)放此?!敝軙r對亡父行“三年之喪”(期限為二十五月)禮,然則朱熹所說已不是“始即政”之際。還有學(xué)者認(rèn)為《訪落》作于周公還政之后,釋“家多難”為管叔、蔡叔、武庚和淮夷之難,其理解與詩的原義大相徑庭。可見,細讀鄭箋、孔疏以明確《訪落》作時,于準(zhǔn)確理解詩義至關(guān)重要。
新王權(quán)威的樹立,關(guān)鍵在于諸侯的態(tài)度。先王在世,諸侯臣服;然先王去世,新王即位,以前臣服的諸侯未必全都視新王如先王。成王始即政,對諸侯的控制自然比不上武王時牢固,原先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變得不那么穩(wěn)定而處處隱藏著隨時可能爆發(fā)的危機。這也十分自然。帝王的更替,特別是幼弱的帝王取代成熟強大的帝王,給諸侯提供了權(quán)力再分配的機會,局勢不穩(wěn)的根源即在于此。使諸侯回到自己的牢固控制中來,便成為周王室必須面對的課題。當(dāng)時周王室的象征是成王,而實際的掌權(quán)者則是攝政的周公,從這個意義上說,《訪落》所體現(xiàn)的正是周公的思想,不過用成王的口氣表達而已。
在《訪落》中,成王訴說自己年幼,缺少治國經(jīng)驗,請求諸侯輔助,既陳實情,又表誠意。當(dāng)然,只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對于諸侯,更需要的是施以震懾。詩中兩提武王(“昭考”、“皇考”),兩提遵循武王之道,震懾即由此施出。
參與朝廟的諸侯均是受武王之封而得爵位的。身受恩惠,當(dāng)報以忠誠,這是道義上的震懾;武王雖逝,他所建立的國家機器(包括強大的軍隊)仍在,這是力量上的震懾。
最有力的震懾是詩中表達的遵循武王之道的決心。如果說“率時昭考”還嫌泛泛,“紹庭上下,陟降厥家”就十分具體了。武王在伐紂前所作準(zhǔn)備有一條“立賞罰以記其功”(《史記·周本紀(jì)》)與詩中“上下”、“陟降”相似,惟成王所處時局更為嚴(yán)峻,他所采取的措施也會更為嚴(yán)厲。舜即位后曾“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書·舜典》),這是成王可以效法,并可由輔佐他的周公實施的。
《訪落》其實是一篇周王室決心鞏固政權(quán)的宣言,是對武王之靈的宣誓,又是對諸侯的政策交代,真誠而不乏嚴(yán)厲,嚴(yán)厲而不失風(fēng)度,周公也借此扯滿了攝政的風(fēng)帆。
- 雨夜四鼓起坐至明門巷冷如冰,生涯淡似僧;小窗愁夜雨,孤影怯秋燈。林鵲棲仍起,山童喚不應(yīng)。悠然坐待旦,息倦倚書縢。
- 晚興白布裙襦退士裝,短籬幽徑獨相羊。莎根蟋蟀催秋候,稗穗蜻蜓立晚涼。屈子所悲人盡醉,酈生常謂我非狂。知心賴有青天在,又炷中庭一夕香。
- 送延陵張宰春盡未離關(guān),之官亦似閑。不嫌請薄俸,為喜帶名山。默禱三真后,高吟十字還。只應(yīng)江上鳥,時下訟庭間。
- 北樓晚晴望秦嶺秦嶺巉巉列萬峰,晚嵐渾欲滴晴空。如何學(xué)得崔重易,吟嘯終南明月中。
- 贈陽大明陽君真確士,孝行動穹壤?;噬蠎z其艱,七夕遣回往。逡巡芭頑石,遺子為饋享。子既不我受,吾亦不汝強。風(fēng)埃難光留,愿子志勿爽。會當(dāng)首鼠記,青云看反掌。
- 臨江仙(應(yīng)提刑懋生日)紅杏花邊曾共賞,天涯還是相逢。人言契分兩重重。誰知聲利外,別有一般同。炯炯奇情雙亮處,天光水色相通。磨中旋蟻渺何窮。共扶天事業(yè),此意政須公。
- 石斛蚱蜢髀多節(jié),蜜蜂脾有香。蘚痕分螺砢,蘭穎聚琳瑯。藥譜知曾有,詩題得未嘗。瓦盆風(fēng)弄晚,彼拂一襟涼。
- 前利路運判沖佑李君挽詩二首篤謹(jǐn)寧違俗,清淳不近名。幾多岐上泣,獨自吉中行。歲晚露沾草,山空霜滿荊。南溪后月夜,的的為誰明。
- 仁老畫梅二首疏影只橫斜,覉臣真耋耄。觀渠小開落,得此大夢覺。
- 聞田老死于臨安見說聞龐質(zhì)粹溫,他年準(zhǔn)擬大吾門??蓱z不識家翁面,虛作人間一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