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自然界的節(jié)氣和人世間事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陽氣初動,春天也就快來了。
刺繡姑娘添絲加線趕做迎春的新衣,律管內的灰相應飛出則知冬至已到。
堤岸好像等待臘月快點的過去,好讓柳樹舒展枝條,山中的臘梅沖破寒氣傲然綻放。
此地自然景物與故鄉(xiāng)相差無幾,讓小兒斟滿美酒,一飲而盡。
注釋
小至:《全唐詩》于題下注:“至前一日,即《會要》小冬日?!?br />天時人事:自然界的節(jié)氣和人世間的事情。天時,指自然變化的時序。人事,人世間事。
日相催:逐日相催。
陽生:陽氣初生,古人認為到冬至那天陰氣極盛而新的一線陽氣剛剛產生。
五紋:五色彩線。紋,一作“文”。
添弱線:據史書記載,古代因冬至后白天漸長,刺繡女工每日的工作量要比前一日增加一線之工。
吹葭(jiā)六琯(guǎn)動浮灰:古代為了預測時令變化,將蘆葦莖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十二樂律(分別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的玉管內,每月節(jié)氣到來,相應律管里的灰就自動飛出。葭,初生的蘆葦,詩中指代蘆葦內膜燒成的灰。
六琯:亦作六管,指用玉制成的確定音律的律管,律管共十二支,分六律、六呂,故稱。浮,一作“飛”。
岸容:河岸的容貌,詩中指水邊景象。
待臘(là):待到臘月時分。臘,臘月,農歷十二月。
舒柳:指柳葉萌生,枝條柔和。舒,舒放,萌發(fā)。
放:一作“破”。
云物:本指太陽旁邊云氣的色彩形狀,這里就是指景物。
不殊:沒有區(qū)別。鄉(xiāng)國:即家鄉(xiāng)。
覆杯:盡飲。覆,傾,倒。
小至問答
問:《小至》的作者是誰?
答:小至的作者是杜甫
問:小至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小至是唐代的作品
問:小至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出自 唐代杜甫的《小至》
問: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的下一句是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問:出自杜甫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甫名句大全
小至賞析
由于冬至特定的節(jié)氣和自然環(huán)境,詩人墨客們都會感嘆時光與人生,感嘆歲末與寒冬,謳歌冬至節(jié)。詩圣杜甫《小至》詩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說前一天)。
《小至》寫冬至前后的時令變化,不僅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將泛綠,山上梅花沖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里孕育著春天的景象。詩的末二句寫他由眼前景物喚起了對故鄉(xiāng)的回憶。雖然身處異鄉(xiāng),但云物不殊,所以詩人教兒斟酒,舉杯痛飲。這舉動和詩中寫冬天里孕育著春天氣氛的基調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詩人難得的舒適心情。
全詩緊緊圍繞“小至”的時令,敘事、寫景、抒感,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開篇二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是說冬至后白晝漸長,陽氣漸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遠了。作者以詠嘆筆調點明“陽生春來”與冬至的詩題緊扣,作為總起。中間兩聯(lián):“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是分承:頷聯(lián),直承首聯(lián)“冬至”的自然節(jié)令特征;頸聯(lián),直承冬去春來的景物特征;最后是尾聯(lián):“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結。在這無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讓兒子取酒來盡飲吧!“事”、“景”、“感”三者烘托,從中可自然地悟出詩人寫的只能是“小至”時令,而斷非其他什么節(jié)候,這正是詩人感受敏銳,立意高遠,選材典型,熱愛生活的不俗體現,正是:“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了。
- 山扉夜坐抱琴開野室,攜酒對情人。林塘花月下,別似一家春。
- 牽船人沙洲折腳雁,疑人鋪翅行。奈何暮雨來,復值寒風生。濕毛染泥滓,縮頸無鳴聲。爾輩正若此,猶勝被堅兵。
- 偈頌一百零九首凌霄隊里,昔曾合火分贓。小朵峰前,善賈不停死貨。橫身那畔,鶻眼迷蹤。歸根深得旨,落葉舞西內。
- 回文暮春嬌聲囀處藏鸚小,美睡濃時落日斜。橋拂柳溪深漲水,眼驚春雨過飛花。
- 東軒小室即事五首鼠跡印塵幾,蝸涎篆書帷。兒童勿除去,佳處正在茲。人言有何好,此段真成癡。俗子徒敗意,幽懷定誰知。
- 浣溪沙·容易濃香近畫標簽:愛情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波狹路倍憐卿。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 和潘仲嚴八絕澹云不雨翳朝曦,簾幕沉沉燕子歸。細起一爐香霧潤,猶扶酲困怯單衣。
- 詠史詩咸陽一朝閻樂統(tǒng)群兇,二世朝廷掃地空。唯有渭川流不盡,至今猶繞望夷宮。
- 辰州草市人朝醉,畬田夜火明。瀧江入地瀉,棧道出云行。
-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紫漢秦樓敞,黃山魯館開。簪裾分上席,歌舞列平臺。馬既如龍至,人疑學鳳來。幸茲聯(lián)棣萼,何以接鄒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