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呈鄰幾原甫
晝夜自顯晦,冬春自枯榮。
夸父逐日死,共工觸天傾。
二子不量力,空有千古名。
寄語賢與愚,何嘗見長生。
我愿會(huì)良友,醉顏日常赬。
東海為酒卮,五湖為杯羹。
海罄湖且竭,盡倒為解酲。
茍死不復(fù)知,茍生徒牽情。
項(xiàng)籍乘牛車,馳上廣武城。
強(qiáng)梁取秦鹿,慷慨猶為輕。
歸來臥酒家,豈得慚公卿。
樂亦但如此,舉世任營營。
飲酒呈鄰幾原甫問答
問:《飲酒呈鄰幾原甫》的作者是誰?
答:飲酒呈鄰幾原甫的作者是梅堯臣
問:飲酒呈鄰幾原甫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飲酒呈鄰幾原甫是宋代的作品
問:天地酒不爭行,酒日月不爭酒明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天地酒不爭行,酒日月不爭酒明 出自 宋代梅堯臣的《飲酒呈鄰幾原甫》
問:天地酒不爭行,酒日月不爭酒明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天地酒不爭行,酒日月不爭酒明 的下一句是 晝夜自顯晦,冬春自枯榮。
問:出自梅堯臣的名句有哪些?
答:梅堯臣名句大全
- 唐享太廟樂章。雍和二首在滌嘉豢,麗碑敬牲。角握之牝,色純之騂?;饌麝栰?,水溉陰精。太公胖俎,傅說和羹。俎豆有馥,齊盛潔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鼓鐘管磬,肅唱和鳴?;驶屎笞?,來我思成。
- 寄歐陽永叔謫夷陵江流無險(xiǎn)似瞿塘,滿峽猿聲斷旅腸。萬里可堪人謫宦,經(jīng)年應(yīng)合鬢成霜。長官衫色江波綠,學(xué)士文華蜀錦張。異域化為儒雅俗,遠(yuǎn)民爭識(shí)校仇郎。才如夢得多為累,情似安仁久悼亡。下國難留金馬客,新詩傳與竹枝娘。典辭懸待修青史,諫草當(dāng)來集皂囊。莫謂明時(shí)暫遷謫,便將纓足濯滄浪。
- 懷遠(yuǎn)堂祖后昔尊御,忠邪初混茫。诐行揚(yáng)于庭,直詞招自旁。盡鋤新法穢,遠(yuǎn)拯疲民康。白頭失路者,冠服煇以煌。尤工抑外家,減官卑輪箱。累然兩孤侄,賦祿上團(tuán)防。賜書課熟讀,斂衽常敬莊。盤筵化蒲莧,歌舞諱姬姜。堂開瞰遠(yuǎn)野,惟見條山蒼。不知天何意,反掌異存亡。何人致顛覆,使我同披猖。胡云半點(diǎn)黑,汴水千里黃。飄蕭離宮殿,零落趁倫荒。三吳通韋岸,中禁隔龍光。曾孫更寂寞,泥里弄耕桑。風(fēng)掀炊馌灶,雨?duì)€漫曬禾場。稍復(fù)卓墟墅,漸能滿囷倉。舊居重回首,欲指川無梁。哀哉血腥涴,狐兔久埋藏。想其屢易主,指說故侯王。時(shí)運(yùn)從代謝,形神終慘傷。翁今垂八十,健悍嗔扶將。句中青玉案,壁上烏絲行。細(xì)抄四檐動(dòng),繞看三伏涼。渚清蓮葉曉,露凈菊枝芳。鶴籠翅羽闊,漁艓波浪長。凜懷南狩日,驢潰非一方。當(dāng)由后請命,所以再隆昌?;n俊雖草莽,象賢本虞唐。不應(yīng)婦堯舜,早已墜簪裳,勸翁善眠食,神道分否藏。會(huì)須詔飛下,洗沐朝建章。
- 留別丘為歸鞍白云外,繚繞出前山。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閑。親勞簪組送,欲趁鶯花還。一步一回首,遲遲向近關(guān)。
- 送人下第歸獨(dú)立身難達(dá),新春與志違。異鄉(xiāng)青草長,故國白頭歸。岸闊湖波溢,程遙楚岫微。高秋期再會(huì),此去莫忘機(jī)。
-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海門一夜波濤惡,玉麟攧?wù)埸S金角。魚龍蝦蟹盡潛蹤,大悲千手難摸索。木馬悲嘶,石人淚落。
- 庚辰歲寓開元東羅漢閣有美者杰閣,凌然跨虛空。有覺者彼岸,廓然大圓通。而我獨(dú)得蠢,於何而適從。
- 題三高祠長橋度已盡,有亭枕江湄。常時(shí)閉共門,為問居者誰。范蠡其明哲,功成學(xué)鴟珍。煙波五湖上,風(fēng)月一西施。張翰輕紱冕,歸及鱸魚時(shí)。生前一杯足,何以身后為。魯望棲甫里,有田常茂饑。不應(yīng)州縣辟,郁此胸中奇。并為吳越人,名與日月垂。相去二千載,今乃同一祠。壁間面如生,凜然人在茲。我本江??停堆善疱谒?。死者不可作,來者詎可期。手持一釣竿,浩歌熟從之。
- 巴嶺答杜二見憶臥向巴山落月時(shí),兩鄉(xiāng)千里夢相思??傻奖珢劬?,也知光祿最能詩。江頭赤葉楓愁客,籬外黃花菊對(duì)誰。跂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勝悲。
- 監(jiān)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 遁軒冠蓋相望起隱淪,先生那得老江村。古來真遁何曾遁,笑殺逾垣與閉門。
- 試舉頭、一笑問青天,天無語——— 吳潛滿江紅 送李御帶珙
- 舞雙鶴、醉蟠桃。——— 趙鼎燕歸梁
- 莫嫌惡濁浮埃界,自做分明實(shí)地人——— 杜范和貴方韻
-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
- 月明千里鎮(zhèn)淮樓。——— 謝醉庵臨江仙
-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fēng)為我從天來———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 江梅冷艷酒清光,急拍繁弦醉畫堂。——— 李郢醉送
- 心如白月光長照,氣結(jié)丹砂體自溫——— 蘇轍和王適新葺小室
- 巖頭幾處懸冰白,幾作群羊化石看——— 方鳳北山道中
- 自嘆未沾黃紙?jiān)t,那堪遠(yuǎn)送赤墀人——— 李嘉祐送竇拾遺赴朝因寄中書十七弟(竇拾遺叔向其弟竇舒也)
- 8月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