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春天的東風還不肯吹進東面的城門,我和你們二人已經(jīng)騎著馬出城去尋找去年我們游玩過的村落了。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樣,來去都會有音信痕跡可尋。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場大夢一樣,連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讓我們去江城邊上的酒館,喝上三杯酒家自釀的好酒吧。這里的民風淳樸,鄉(xiāng)間的老人會用飽經(jīng)滄桑的臉孔上溫暖的笑容來歡迎你的。我們已經(jīng)約定了,每年春季的時候都要出東門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們啊,你們就不必因為此事?lián)膾炷盍恕?/p>
注釋
潘郭二生:蘇軾在黃州的朋友潘大臨和郭遘。女王城:黃州州治東十五里的永安城,俗稱女王城。和(hè):依照別人詩作的韻腳作詩。
“東風”句:形容春風未到,城中尚無春色。
走馬:騎著馬跑。去歲村:指詩題中所說“去年是日”所到過的村子。
鴻:鴻雁。有信:有信用。指其秋日南飛,春日北歸。
了無痕:完全沒有痕跡。
釅(yàn):液汁很濃。
野老:村中老人。蒼顏:蒼老的容顏。
“故人”句:朋友們不必可憐自己遭受貶斥而設法內調。賦招魂:寫一篇《招魂》詩。意指設法將自己從黃州調回京城。招魂:屈原所作楚辭篇名。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問答
問:《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的作者是誰?
答: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的作者是蘇軾
問: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是宋代的作品
問: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出自 宋代蘇軾的《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
問: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的下一句是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賞析
作者寫這首詩時,來到黃州已兩年了,烏臺詩案的駭浪已成往事,詩人“本州安置”的困境卻無法擺脫?!冻醯近S州》就自找樂趣:“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焙笥肿詫ぞ窦耐?,手抄《金剛經(jīng)》,又筑南堂,開墾東坡;得郡守徐猷庇護,訪游近地,與漁樵相處。至黃州后續(xù)有新交,詩酒唱和。詩題中的“潘、郭二生”,即在黃州朝夕相處的潘丙、郭遘。前一年正月二十日,蘇軾去岐亭訪陳慥,潘丙、郭遘和另一位新交的朋友古道耕相送至女王城,作過一首七律。一年過去了,又是正月二十日。想起一年前的這一天,潘、古、郭三人伴送出城所感到的春意,詩人心境蕩漾。起句是據(jù)前一年所感的設想。“東風”為春之信使,如城里有了春意,“東風”這位信使就先自東門而入;此時,蘇軾卻一點感覺也沒有,他想,恐怕是“東風未肯入東門”吧。至于為什么“未肯入東門”,妙在不言之中。但“忽記去年是日”出城之前,也是“十日春寒未出門”,一到郊外方知“江柳已搖村”。就在這年到郊外尚未入城的早春時節(jié),渴望春意的詩人主動“出郊尋春”了。他是舊地尋春,又是“走馬”而去,所以次句說“走馬還尋去歲村”。
接下去不寫尋春所獲,卻宕開一筆,忽出警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奔o昀評價說:“三、四(句)深警?!比巳绾铠B,有感于外界信息而動。鴻雁南來北往,即使年年如此從不懈怠,在瞬息萬變的宇宙中也不會留下什么痕跡。人之如候鳥,正在于此,只不過人間的信息比自然季侯要復雜得多;但同樣,人因有感而動,其中一切經(jīng)歷、一切思緒,也只如春夢一般,時過境遷,了無痕跡。蘇軾之所以有“人似秋鴻,事如春夢”之感,究其根源,是由于他遭受過烏臺詩案的沉重打擊,又正在貶逐之中,只有把一切往事,一切留戀和煩惱,都強自推向“春夢了無痕”的虛無境地,以解脫失意中難以消除的痛苦。紀昀評所謂“深警”,說的就是此意。這是就三、四兩句本身來說。若就它在全詩中的關合來說,則妙在虛實離即之聞?!叭怂魄秫櫋保瑢嵔邮茁?lián);“事如春夢”,反照下文。把人生進取、政治抱負都看得淡漠了,于是才有超然曠達、出郊尋春之舉,于是才有下邊四句所表達的春游之樂。它看似游離,實為全詩的關鍵所在。
“江城”指位于長江北岸的黃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溫和的野老蒼顏,既可具體指這次春游的歡聚暢飲,也可概括蘇軾在黃州的生活樂趣??傊且源藶闃?,甚至要以此為歸宿了。前一年訪故友陳慥,有三位新交的朋友相送,春意涌上心頭;這一年出郊尋春,又有潘丙、郭遘為伴,酒醺顏面。山水自然之樂,人情樸野之純,完全可以驅除那些煩惱的往事,也完全可以沖淡甚至忘卻他當時的困厄。所以,詩的最后說:“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賦《招魂》”,指宋玉因屈原忠而見棄,作《招魂》諷諫楚懷王,希望他悔悟,召還屈原(這一說法出自王逸《楚辭章句》,但經(jīng)后人辨析,其說有誤);蘇軾在這里借指老朋友們?yōu)樗膹统霰甲?。最后兩句是在告慰故人:我在黃州過得很好,已和這里的朋友們約定每年作此尋春之游,你們不必為我的處境擔憂,也不必為朝廷召我還京多操心。
蘇軾“奮厲有當世志”,而且自信“致君堯舜,此事何難”。但在神宗、哲宗兩朝黨爭中幾經(jīng)起落,而其“立朝大節(jié)極可觀,才意高廣,唯已之是信”(馬永卿《元城語錄》),又從不“俯身從眾,卑論趨時”(《登州謝宣詔赴闕表》),遂使他一生陷于無邊的災難之中。蘇軾對待歷時三十年的災難,總的態(tài)度是“隨緣自適”,但各個時期又有不同。剛開始的時候,他赴密州途中說過“用舍由時,行藏在我”(《沁園春》詞)的話,那時還有還朝的愿望。烏臺詩案中他自料必死無疑,誰知未死。而貶去黃州,恍如隔世;經(jīng)過這一次打擊,“平時種種心,次第去莫留?!保ā蹲佑勺阅隙紒黻惾斩鴦e》)他在黃州“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覺“不可勝悔”,“今雖改之,后必復作”,不如“歸誠佛僧,求一洗之,……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保ā饵S州安國寺記》)再從他在黃州的詩詞文賦和種種活動看,他對起復還朝已失去信心。因此,這首詩的結尾兩句,不是牢騷,不是反語,是一種真情實感。蘇軾在黃州寄情詩書山水,寄情新交故舊,尤其是切望惠及百姓,迥異于失意文士的消極避世。他的畫像自題詩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澹州。”也不應看作牢騷反話。他在最失意最痛苦之時,總在努力使自己和大家都得到安慰,都生活得愉快些,這是他度過一切災難的精神力量。他臨死時對兒子說:“吾生不惡,死必不墜?!比藗兙囱鏊⒓o念他,一個原因是他的詩、詞、文、書、畫五藝俱絕,另一原因就是他有一腔正直忠厚的心腸,一種開闊曠達的襟懷。
- 宿西林寺,早赴東林滿上人之會因寄崔二十二員外謫辭魏闕鹓鸞隔,老入廬山麋鹿隨。薄暮蕭條投寺宿,凌晨清凈與僧期。雙林我起聞鐘后,只日君趨入閣時。鵬鷃高低分皆定,莫勞心力遠相思。
- 喜遷鶯(別陳新恩)少年意氣,腦燕兵胡革錄,虜王區(qū)脫。眼底朦朧,腹中空洞,不著曹劉元白。聞道殊科八中,也要彩盧連擲。收拾盡,到如今但有,寸心如鐵。 天付,真奇特??陟o神充,雙眼胡僧碧。楚國離騷,唐朝詞學,未信芳塵□歇。結取佳人香佩,截斷兒曹綺舌。歸去也,且斕斑戲彩,好春長日。
- 送春銀花鑿落從君勸,金屑琵琶為我彈。不獨送春兼送老,更嘗一酌更聽看。
- 夜泊宣城界(一題作旅行欲泊宣州界)西塞沿江島,南陵問驛樓。湖平津濟闊,風止客帆收。去去懷前浦,茫茫泛夕流。石逢羅剎礙,山泊敬亭幽?;鹱R梅根冶,煙迷楊葉洲。離家復水宿,相伴賴沙鷗。
- 寄張守仲思十首詩社同盟欲二年,吮宮含羽飽周旋。儀真又屬風騷將,定喚閑身續(xù)此弦。
- 題苕溪漁隱圖溪邊短短長長柳,波上來來去去船。鷗鳥近人渾不畏,一雙飛下鏡中天。
- 賦郭令南軒梅世亂何堪歲月摧,高齋始見數(shù)枝梅。想他疏影橫溪過,撩我清香入坐來。老眼相看渾幾許,幽人獨折未多開。情種正屬吾曹事,湔祓風霜破百杯。
- 秋日曲江書事門搖枯葦影,落日共鷗歸。園近鹿來熟,江寒人到稀。片云穿塔過,枯葉入城飛。翻怕賓鴻至,無才動禮闈。
- 為迪上人賦寒倚山僧愛修竹,種此出囂塵。霜雪不知苦,歲時長自春。定回閑坐石,風過動吟身。儻欲求歸止,清虛即道真。
- 慶滬帥魏侍郎二首碧油滿眼詩書帥,紫橐駢肩獻納臣。有客皆能歌保魯,如公方合美生申。莊椿坐閱人間世,嶰竹早吹天上春。士曰時哉起君實,只今猶可卻遼人。